本报讯 为促进国内贸易又好又快发展,明确“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重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末我国国内贸易总体指标实现翻番,并要进一步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有效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到2015年,将实现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20%,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等目标。
《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流通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中,农村市场体系薄弱的局面明显改观,2010年底,农村连锁超市已覆盖全国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同时,流通组织化程度提高,零售业态发展较快,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网上商店等加速普及。此外,现代流通也得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向多行业扩展,物流装备技术和现代化配送水平稳步提高,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0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达到2.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5200亿元。
然而,在我国流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流通发展不均衡,流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流通效率亟待提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为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继续深化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乡流通区域发展,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到“十二五”末,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20%,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同时还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流通企业。
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要统筹国内贸易流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主要商业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主要商业功能区内部一体化发展和功能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初步形成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并要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扩大农村连锁超市覆盖面。还要在推进城乡商业服务网络一体化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商业网络向农村延伸,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规划》同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一是着力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并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方式发展,还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并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二是积极完善生产资料现代流通体系。鼓励直采直供、网上购销。支持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三是加快健全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引导零售企业突出主业、提高自营比重。支持零售企业拓展网上销售、信用销售、配送等服务功能,完善售后服务。
《规划》还提出,要全面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大型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健全中小流通企业服务体系;鼓励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促进、推介和保护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中国品牌产品境内外营销网络,畅通中国品牌产品流通渠道。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发展来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一是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国内贸易领域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三是鼓励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延伸,提高流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扶持发展自愿连锁。四是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大力发展面向国内贸易的第三方物流,支持一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提高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五是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流通。引导流通企业开展绿色采购,大力推进绿色物流。加快以旧换新、收旧售新、旧货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循环流通网络建设。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