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本来计划全年开业18个万达广场,后来调整为17个,上半年开业1个,下半年预计开16个。”这是一位万达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万达商业地产今年的规划,按照商业周期规律,万达广场多数集中在“国庆”、“春节”前后开业。
万达果然是万达,在地产和零售业同时凋零的情况下,仍然步履匆匆。但河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有些土地开发并不是严格按标准流程走,如果真按标准流程走,国内许多企业包括万达绝不会走得这么快。
另一个更突出的问题是,国内现在很多同行都在看万达,万达在开发方面的确有优势,但万达广场以及现在的万达百货的订单式模式其实是有问题的。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万达的现金流很大一部分来自基金公司,此次万千改万达也据说是基金公司的要求。而基金公司看重的是增值,要增值必须要有很好的运营。但许多业内人士冷眼旁观万达并不乐观,万达主要以综合体模式发展,能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产品同质化,以便快速复制。
在国内,能够快速复制的一般都是单一品牌,比如餐饮、服饰等,但是综合体要快速复制,就会出现问题。举例来说,王府井在同一个城市不同位置拿到的项目规划也是不一样的,虽然万达也在不断创新,但是为了保证产品快速复制,往往每个项目差异化并不明显。
从根本上讲,万达并不是以市场为定位,而是靠自己的模式来吸引市场。因为它拿到的地皮未必是最好的位置,更多的是城市次中心甚至城郊,这时就得打造一个城市或者区域的商业中心。而此时,快速复制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真正本土化、难以管理等,长期的后果就是,要么被市场接受,要么被排斥。
王永平也表示,“万达扩张速度快,但其运营、管理水平并不出色。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的位置跟沃尔玛状况比较像。知名度高,规模最大,但业绩并非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