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省竹山县老县城乘车南行 15分钟,穿过上庸隧道,只见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徽派民居展现在眼前,这就是竹山县潘口电站工程上马后新建的移民新镇——现为竹山县城的上庸镇。走进移民新居,你会发现“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这个新名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同时,移民们还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农商银行”,说起移民金融服务更是如数家珍,也牵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亿元贷款帮助
3000多户移民喜迁新居
“当初要不是农商行的贷款支持,我现在肯定住不上这新房子。”从上庸镇搬迁到麻家渡镇营盘河村的李保强感慨地说。
2007年 10月,湖北堵河潘口电站项目工程开工后,移民搬迁涉及竹山县 6个乡镇 33个村 2万余人,李保强原住竹山县上庸镇两河村一组,属潘口电站淹没区首批移民。李保强说,由于国家按老房屋补偿搬迁费用,到新建移民区后,既要建新房,还要考虑今后的生活,国家补贴解决不了建房的根本问题。再就是亲戚家也是移民,借钱也无门,为此他还与驻村移民工作队闹起了矛盾。确实是农商银行的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解除了他心中的疙瘩。2008年 5月 8日,李保强从上庸支行取得了50000元贷款,他回去后带头配合拆迁,还积极做周围邻居的搬迁工作,成了农商银行的义务宣传员。
10万元贷款
启动一个生态旅游农庄
魏远斌是 2009年潘口电站库区的首批移民,因建房花去了全部积蓄。年底村里的 100多亩的茶园要外租承包,老魏有茶场管理经验,也是种茶能手,想竞标但因资金犯了难。由于新建住房证件未办到位,不能抵押贷款,亲友们正值移民建房也借不出钱来,他全家20年虽然可累计享受移民后扶资金补贴10万多元,然而这笔钱依据政策是按年补偿支付的,远水解不了近渴,眼看茶园不能承包,到手的致富机会即将失去,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农商银行上庸支行听说后,主动上门进行宣传,老魏听说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真是喜出望外。2010年元月,上庸支行为其提供组合担保贷款 10万元,他通过竞标顺利拿到了茶场承包权。
老魏现已建成 100亩茶园,套种了 60亩花生,仅此项当年可实现纯收入 40多万元。展望发展前景,老魏喜形于色地介绍说,潘口电站库区现已蓄水,计划今年再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利用其离县城近和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办一个“上山可采茶,下湖能钓鱼” 的集休闲、观光和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3万元贷款
成就200万元年产值
2010年 3月 28日,家住上庸镇北坝居委会红花社区的居民何伦兵,靠农商银行的贷款顺利购回全套养鸡孵化设备,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挂起了“竹山县上庸镇翔何养殖厂”,但厂门两边的一幅对联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上联是:“拆旧房、建新房,致富不忘共产党”,下联是:“当农民、兼牧民,发家全靠农商行”,横批是:“感谢移民”。何伦兵高兴地说:“我能有今天,一要感谢党的移民政策,二要感谢农商行的帮助。农商行可是我们的及时雨,要不是他们贷款支持,我的养殖厂现在还是八字没得一撇。”
何伦兵原住竹山县田家坝镇北坝村二组,2009年底他家配合大移民搬迁至上庸镇北坝居委会红花社区。过去,他在外务工学得一手养殖绝活,通过考察,看中了本地一片宽阔的山场适合养殖业发展,由于移民建房手头资金紧缺,看着市场禽畜产品价格一路飚升,他心里就跟刀割一样难受。当时得知农商行开办后扶资金担保贷款后,他即刻申请获得了 3万元的贷款支持,成功租赁到本镇红花社区山场及耕地 30多亩,也圆了他办禽畜养殖场的梦想。现在,他建起了集饲料调配、种苗孵化培植、圈内饲养和山场放养等一条龙式的养殖生产线,现存栏种猪 150多头,种鸡 1000多只,随着春、秋季幼猪繁殖、鸡苗孵化生产的分期启动,今年将出栏生猪 250多头,土鸡 15000多只,预计年产值可实现 200多万元。
截至到今年 4月底,竹山农商银行已累计投放移民安置专项贷款 1.35亿元,帮助竹山县涉及潘口、小漩和龙背湾电站移民的上庸、深河、官渡、柳林、潘口、溢水等乡镇 4000多户移民顺利建起了新房,使 2500多户移民找到了新的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