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人皆有之。通常情况下,它作为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但当一个人自控能力差,意志不坚定,过度依赖运气,事事想侥幸过关,则会后患无穷。
由此,笔者联想到合规文化建设,侥幸心理和合规理念本应是水火不相容,加强合规建设应拒绝侥幸心理。
领导者的侥幸心理。个别领导过于追求利益,将合规置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位置,从而抱有这样一种侥幸心理:以前未提倡合规建设,也没出过什么问题,等忙过了这阵再抓合规的问题。然而,事后思想就更松懈了——既然忙的时候也没事,现在更加不需要担心了,从而形成风险隐患。
新员工的侥幸心理。所谓无知者无畏。新员工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对岗位的操作规程不甚了解,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自然就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案件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临时离岗不做签退、柜员卡密码不按规定修改、人走章不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孰不知,银行的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和沉痛的代价换来的,1%的疏忽有可能导致100%的损失。
老员工的侥幸心理。和新员工相反,老员工们经验丰富,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了如指掌。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会产生一种侥幸心理。比如有些业务规定太繁琐,执行起来太麻烦,便自作聪明地认为偶尔不执行也不会出问题,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酿成大祸。
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应该让合规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自发自觉地遵守,保障农信社的各项业务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