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2012北京农信之家年会上,北京农信之家咨询中心迎来了一岁生日。经过一年的发展,农信之家已先后推动山东、河南等地的15家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形成了以濮阳为中心,辐射河南漯河、山东菏泽等周边地区的资金互助组织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式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已达近万家。
当下农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发展迅猛,纷纷加入到愈发激烈的市场争夺之中,缘何资金互助组织在如此背景之下能够快速孵化,除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旺盛,还在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有着独特的优点。
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中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院研究员李昌平认为,其服务农民往往存在三个弱点:一是运营成本高。由于小额农贷额度较小,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对于习惯了放大额贷款的银行,同样数额的贷款发放给农户需要更多的信贷员,同时涉农贷款的低利率也让其往往无利可图。二是信息不对称、风险高。在贷前和贷后,金融机构很难真正了解其经营状况并进行跟踪管理,风险不易控制。三是抵押品变现和可经营性差。农民虽然有很多土地、房屋等财产,但是不能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也很难变现或有效经营农户的抵押物。但对于社区型农民为主体的合作互助金融组织来说,这三个弱点却不成问题,这使其能够在当下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不断弥补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的服务空白。
当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信之家秘书长谢勇模直言不讳:一是资金互助组织市场准入困难。由于监管部门暂缓审批资金互助组织,从而使得当下大部分资金互助组织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无法享受到国家应有的扶持政策,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信用合作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理论上合作经济和合作金融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专业合作优先还是信用合作优先的争议始终存在,这就导致了一些资金互助组织要么冒着风险将资金集中投入某个产业,要么借用空壳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三是“山寨”资金互助组织搅局,迫切需要政府监管介入。一些地方的资金互助社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进行非法集资,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生态,不利于资金互助组织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介入,规范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四是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缺乏有效的联合和对接。当下绝大多数资金互助社有限的社员股金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加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之间的联合,有利于调剂资金余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加强行业自律。
对于未来的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虽然挑战不断,但是前景依旧广阔,尤其是能够填补城乡金融空白,确保农村资金不外流,进而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
把握住发展原则,是资金互助社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实行民主管理原则。资金互助组织必须将其社员限定为其所在的乡(镇)或行政村辖区内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同时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建立起发起人为核心的股权治理结构。
坚持社内交易原则,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合规经营。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应严禁向非社员融入和融出资金,在运营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做好合规文化建设。
对于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路径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给出了她的答案——打造信用共同体,构建二级联合。吴晓灵分析说,由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往往缺乏足够资金,可将其股金作为担保基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批发贷款,同时注重信用的建立和积累。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一个信息透明、有一定需求规模和一定自有资金规模的优质客户;而小农对于资金互助组织而言,则是一个信息透明、有财产抵押、规模适合的“优质客户”。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应成为正规金融机构服务小农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环节和纽带,进而成为其贷款的零售商,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