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些物流企业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一大重要因素是物流最落后,落后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过分的、无效益的“超前”和“节俭”都是对于最佳物流效益的“落后”!
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朱演铭在接受采访时说,理想的农产品流通应达到集聚效应,即形成点到点、点到面的物流配送。但由于中国公路过度建设等带来的一系列附加成本,物流成本很大一部分由农民和消费者承担。很多情况下,农民不愿依赖成本较高的现代化物流,从而使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大大降低。
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高俊才称,目前中国每年至少有1亿吨粮食需要运输,由于中国粮食产区和销售区的南北分离,粮食运输的跨度非常大。目前长江沿线已形成粮食物流的节点,但点还没有成线,粮食物流的流量和流向都不能满足需求。他同时提到,从东北到西南的粮食通道是铁路跨度最长的粮食物流通道,未来应密切关注。
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市场供应非常短缺。“农产品特别是水果和蔬菜需要冷链,但国内90%都不是用冷链。”张同贵说,以多利农庄为例,目前部分冷链外包给日本运输巨头雅玛多,其余由自己的物流系统配送。“但是雅玛多在中国的保温效果变差,顾客收到产品还是会投诉”,张同贵说,“我们约70%的顾客投诉是针对第三方物流的。”
除了高昂的冷链设备费用、路桥费和运输费,中国堵车现象也为物流带来困难。张同贵表示,目前国内还无法做到完全自有物流系统。他预计,以多利为例,理想情况是,“80%用自有物流系统,20%外包给雅玛多”。
(蔡静 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