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玩过沙子,很多人喜欢在沙堆中挖个深坑(一般是一只脚的面积),在坑口铺张塑料纸,上面再撒些浮土,然后招呼人走过来,看着人掉下去,以此取乐。还有一些人虽然不亲自挖坑捉弄人,但也心照不宣地躲在一旁不做声,任其他人遭殃。
职场上,中层管理者故意挖坑给高层管理者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做看客的却很多。在高层管理者要掉进陷阱之时,事不关己地看着高层管理者掉下去。
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定战略和把方向,而中层管理者一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然而在很多企业中,中层管理者并没有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是成为了单纯的传话筒。决策是高层管理者定,行动由基层员工完成,中层管理者成了没有任何责任的看客。
那么中层管理者如何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不做看客?
主动提出改善
企业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改进,才能达到臻于至善。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能够随着企业技术革新、人员调整等内部变化,以及法律、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发展,不断地从专业的角度去主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流程,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常听有些企业员工的口头禅是“以前是怎么做的?……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做”。谁都可以这样说,唯独中层管理者不能,因为他们是企业中最专业的人群。如果等到出现问题时,才开始考虑变革,这不是管理企业,而是被企业和环境所管理。中层管理者自己成了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变成了沙坑边上的旁观者。
让高层管理者做选择题
很多中层管理者喜欢带着问题去问领导“这事该怎么办?”然后按照领导的意图执行,当问题产生时,将责任全部推给领导。
然而,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因此当出现问题时,不要拿问题去考验领导,而首先要拿出至少两套的处理方案。然后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倾向的方案,让领导在众多方案中做出比较适合的决策。这样也可以避免高层管理者“拍脑袋”的决定,使决策能够更科学,更合理。
主动做好防范工作
很多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到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职责,决策是领导定的,此事的后果与自己无关,然后等待着,甚至期待着用失败来印证自己是对的,领导是错的。这又是一种旁观别人掉陷阱而不施救的典型心态。
中层管理者是处理问题、而不是来看笑话的。中层管理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经验,更谨慎、更具备前瞻性地考虑领导的决策在哪个环节、哪个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尽力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出现问题,能够马上做出补救,将风险降至最低。这也能体现中层管理者的专业价值,使高层管理者更加信服专业价值,后期会更重视中层管理者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