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8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善良的人儿最可爱

本报记者 张新若

  每一个心存善念、奉献爱心的人,都值得我们为之动容。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77条鲜活的生命。除了哀伤,这座城市更多的是被温情包围的。

  当天,因为路面积水严重,很多人被困在街上无法回家。热心的北京市民便自发地开展各种帮助路人活动。有人彻夜参与身边的救援;有人开私家车免费送路人回家;有人开放住宅接纳附近路人。

  从21日晚上11点开始,网友“航海的波”就开始了免费开车送人的行动。先是在离家近的“方圆十公里”区域接送一拨人后,又把“战线”扩大到机场,带领妻子和朋友们开车到机场,接人,送人,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同一时间,滞留在公司没有回家的“小老板”“如刀岁月”,发布微博邀请附近回不了家的朋友去他的公司留宿。

  那一夜,还有许多无名英雄——消防战士、派出所民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在抗险第一线;若干名环卫工人身着夜间作业服,坚守在一个个被大水冲走井盖的下水道旁边,提醒过路人注意通行。还有无数热心网友始终关注着救灾进程,为被困人员祈求平安……

  面对自然灾害,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不堪。然而,这场灾难也将一座曾经被贴满忙碌、拥堵、漠然等标签的城市激发出脉脉温情,使许多毫无关联的陌生人因着命运牵引在一起,将善良的品质展现出来,令世人更加相信真善美的存在。

  真实的感动总是相似的。追忆2008年汶川地震,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安危的老师们;临死前还在哺乳的年轻母亲;顾不上失去亲人的悲痛,还奋斗在一线救援的医护人员……这些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因为善良的品质,显得格外别致。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是股持续温暖的力量,于绝境中重现希望。

  每一个心存善念、奉献爱心的人,都值得我们为之动容。也许,善良的人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不明事理的人误解,被工于心计的人嘲笑。可是,淳善的品质始终不会过时,亦如人们始终坚信“善有善报”与“人性本善”的信念,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重要标准。正如雨果所言,“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在我看来,善良的人儿最可爱。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