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三农”还应推进支付环境建设

湖北省宜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李金元 黄 浩

  金融机构如何完善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直是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服务和支撑。

  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作用,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受传统习惯的局限,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较差。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相比之下,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加上农村地区居民对这些结算工具认识不足,因此利用程度较低。另外,银行卡的年费和工本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办卡的积极性。 

  缺乏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是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效益低;二是在农村布放银行卡受理设备和自助设备的成本高;三是农村ATM机等自助设备安全防范困难,且成本较高。

  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缺乏组织协调力度。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银行系统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努力。

  对策及建议

  根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虽然目前已有的金融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群众的结算需求,但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如在水电费、通讯费缴纳方面,使用电话银行交易时输入内容多且交易时间长,而采用集中代收方式,客户又不能及时了解交易金额。因此,可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如签约电话银行,指定1号键为电费,2号键为水费,3号键等为对应号码的通讯费等,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按对应键即可完成日常交费。

  积极推广新型支付结算服务品种,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一是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平台功能,推行跨行资金转账、代收代付和通存通兑业务,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推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用,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充分利用农业银行“漫游汇款”业务功能,提高业务办理覆盖面,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办理存取款提供更大方便。二是大力推广票据业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提高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使用频率,积极为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开办商业汇票提供帮助,扩大涉农金融机构办理承兑或贴现票据的范围,积极推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进一步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效率。

  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一是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支付清算系统在不断升级更新,业务人员也在不断变动,必须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二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培训工作除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外,可以结合当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再配合实际操作加强对业务人员培训。如目前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低、退票率高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开展支票影像系统专项培训工作,从操作层面上讲解如何降低退票率,提高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

  改进面向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一是宣传内容平民化。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应将宣传材料的内容直白化、口语化,便于让农村地区居民更快地接受和理解。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化。在坚持以农村金融网点为开展宣传主体的同时,开辟一些农村居民更喜欢的宣传方式。如可以与农村反假币工作的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在农村地区,人民币防伪宣传最受欢迎,农村居民也最为信任和尊重,如能很好地将支付结算宣传与反假人民币的宣传结合起来,能很快被普通民众所接受,而且对使用现金和使用其他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风险进行对比,更能起到宣传教育效果。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