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杭州“借贷危机”冷思考


  事件背景: 

  近日,因浙江两家企业遭立案调查,银行加紧催收其相关担保企业贷款,沿着企业间层层叠叠的担保链条,银行催贷风暴逐级蔓延,借贷危机一触即发。于是此次危机涉及到的杭州地区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企业提出的诉求,主要是两点:

  一是希望浙江省政府联合省经信委、省金融办、省银监局以及各级政府维稳办成立协调小组,对这次因银行催贷引发的民企资金链危机尽快进行集中和系统性的处置。

  二是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协调银行暂时停止收贷,并尽快将近期所收贷款暂时发放给相关企业,给企业以喘息和处理危机的时间;希望政府出面与银行方面协调,争取今后3年之内,不要削减相关企业的贷款额度。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这把尺子

  □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钟红涛  王文军

  近日,杭州地区600家民企已然成为中国民企资金链条断裂的“耀眼明星”。杭州发生的这起“借贷危机”,从表面看是两家企业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刑事措施而引发相关担保企业连锁反应引爆的,但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大环境不佳,浙江民营企业盲目扩张、习惯于投机炒作造成的。

  浙江企业主的资金链条断裂,放款人加紧催债,担保公司出现挤兑。业界人士分析,企业因资金链危机暴露出的经营困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现象,表象是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实质是产业空心化、企业过度介入泡沫投资领域的极端结果。

  因此,从以实业为本走向投机盛行的畸形发展之路,浙江民营企业联名上书引起广泛质疑。这不仅仅涉及金融支持的问题,还有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及业主自身素质、产业空心化等深刻的背景因素。若想把更多的小企业拉出泥淖,除了需要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之外,还需在减轻小企业税负、引导小企业回归实业上作出更多的实质性支持和制度性安排。

  继6月8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之后,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降息步伐之快,出人意料。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但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属于不对称降息,这也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来,央行首次采取“不对称降息”。此举意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鼓励企业生产和投资,能减轻负债者压力,同时适度保护存款人利益。不对称降息缩减了银行利差,有逼迫商业银行让利于实体经济的意味,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都在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而努力。尽管信贷规模有所收紧,但无论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农信社、地方性股份制银行,还是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均对小企业信贷实行优惠和倾斜,银行业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当国际金融危机再次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时,“市长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振兴的源泉。“找市长而不是找市场”,成为因市场低迷、企业经营不善而陷于困境时某些企业发出的最强音。当有些企业遇到困难时,不是主动去寻找市场,克服困难,而是宁愿找市长而不去找市场;因为市长出台一些鼓励和优惠政策,能使企业得到比找市场大得多的利益。

  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还是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在寻找发展商机上想办法、在保护自身信用上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政府,依赖于行政压力给予援助,这与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欢迎企业家将时间多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去,而不是穿梭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与官员的活动之中。

  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还是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一把尺子。


 

  业内观点

  平心静气  应对危机

  □  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蔡继林

  近日,关于“浙江600民企上书”一事在网上热炒,民营企业大省浙江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这是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对民营企业,对银行,对地方政府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旦处置失当,将是一场灾难。

  怎样才能渡过难关?埋怨和指责已无济于事,现在最需要的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从长计议,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应争取主动。出了事不能正常还贷,这就是违约,这一点不容置疑。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尊重契约精神是基础,知名企业也不能例外。因为无法准确判断经济形势而决策失误、因为自己的经营不善而盈利下降、因为财务周转困难而资金链断裂、因为替人担保而被拖入泥潭……这一切都令人遗憾,但这一切的责任只能由企业自己扛着。

  然而,一味地指责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银行有自己的商业逻辑。寄希望于地方政府出面压银行,更不现实。因为地方政府不是“救世主”,也当不了“救世主”,它只能扮演“老娘舅”的角色。所以,企业应争取主动,亮出家底,让银行放心,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这时候信任比黄金更重要。

  银行应顾全大局。发生大规模的借贷危机,对银行来说是一件头痛之事,特别是因信贷联保、互保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很大的杀伤力。风险经过扩散、叠加、共振,会产生几何级数的破坏力。区域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相关企业已经“落水”了,银行想明哲保身、全身而退,是不现实的。强硬逼债更不是办法,因为企业已经“食不裹腹”,哪有“余粮上交”?撕破了脸皮,继续合作便无从谈起,不良贷款也会随之激增。

  所以,此时银行最好大度点,让企业有“喘气”的机会。当然,银行也不能“闲着”,更应该尽快将相关企业的底细摸清,资产看住,同时加大风险拨备提取,防范因操作风险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然被“套牢”了,就不妨作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地方政府应该统筹兼顾。稳定压倒一切,维稳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此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将企业、银行等相关当事人约来共商对策,分类处置。对涉嫌诈骗的,严厉打击;对破产倒闭的,抓紧清盘;对暂时困难的,放开搞活。同时,政府可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股东盯住,将担保链条进行清理拆解,将企业的税费先挂起来;建议银行将贷款进行重组,将贷款利率降下来,对高利贷进行集中打击,净化社会融资环境;督促企业进行生产自救,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倘如此,此轮风波过后,相信久经考验的浙江民间金融会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实现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飞跃。


 

  记者微评

  银行业该反思些什么

  □  本报记者  臧洪菊

  日前,浙江杭州地区600家民企联名上书浙江省政府求助、请政府帮助度过因银行催贷而面临的资金链危机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且不论政府的救与不救,也不论事件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会让谁出手,让谁买单。但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该反思些什么?

  是要问责600家企业吗?

  在上书的600家民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民企500强企业。龙头企业、500强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毋庸赘言,一直是各大银行争相抢夺的客户资源。而且,从各大银行的客户分类名单,以及对这些客户争相抢夺的举动上,也不难判定这些企业的资质。

  然而,一场因“信贷联保”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灾难”,却让这600家民企似热锅上的蚂蚁、岌岌可危。

  据杭州金融办相关人士透露,浙江企业采用互保模式获取贷款很普遍,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60%~70%。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浙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

  而且,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给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

  信贷联保,这一金融产品并不罕见,在扶持小微企业时,很多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的小微企业都采用过这种贷款形式。但为什么却能逼着600家民企走到了“联名上书政府救援”的地步?

  当下,面对推陈出新的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我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时候该反思一下了,反思一下我们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新产品的风险点的把控能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