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路起武夷山

□ 沈冬梅

开栏语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12年重点打造的重走“茶叶之路”大型活动已于7月6日在武夷山举行发车仪式。“茶叶之路”是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最著名的国际商贸通道。中央电视台将带领摄制组重走百年前的茶商之路,探索失落的文明,再现这条古代商贸之路的种种趣闻和故事,进而展示中国的茶叶历史和茶文化。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沈冬梅作为专家全程跟踪茶叶之路活动。她将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直至蒙古、俄罗斯,全程1万里,历时3个月,10月7日将到达圣彼得堡。本报特辟专栏,邀请沈教授全程记录、展示这次活动。专栏不仅记录她的随行见闻,并就一些重要城市在中国茶文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解析。

  武夷山,是中俄间万里茶路最初的起点,也是“茶叶之路”专题片的第一站。自6月25号起,摄制组成员们陆续抵达。我则在26号陪儿子过了九岁的生日后,立即飞赴武夷山。武夷山是摄制组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为武夷山在茶叶历史文化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丰富内容。“茶叶之路”拍摄了斗茶、下梅村、武夷岩茶的采摘制作、大红袍、桐木关红茶、建瓯北苑贡茶碑、建盏等等内容。宋代时福建就是重要茶产区之一,建安北苑贡茶使得福建茶名闻天下。武夷山(崇安)与建安山水相连,致使不少人就将二者混认为一,如苏轼著名的诗句“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就是将建安北苑贡茶与武夷山联系在了一起。到了元代,官焙贡茶园“御茶园”移到了武夷山。明初太祖下诏高抬贡北苑龙凤团茶,武夷茶成为贡茶中的佼佼者,至万历年间许次纾写《茶疏》时仍称:“于今贡茶……惟有武夷雨前最胜。”《古今图书集成》记武夷山居民“数万家,皆以种茶为业,岁产数十万斤”。

  明末,荷兰人、葡萄牙人先后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与中国贸易合作,武夷茶自此输往海外,逐渐获得好评,需求量日益增大。18世纪初,清政府将对外贸易限定在广州,并由指定行商经营之后,武夷茶成为行商采办茶货的货源地。康熙年间,下梅村邹氏家族为广州行商的茶贸易取得成功,“家日饶益,为闽巨室”,“闽茶赖以大行”(《南丰茶陇邹氏家谱》)。武夷茶(Bohea tea)一度成为流通到西方的中国茶的专称,并曾成为西方植物学家们为茶分类时所用的分类名之一,可见武夷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大。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贸易正式拉开序幕。18世纪初,运往欧洲的茶叶超过100吨,茶叶成为广州出口的主要商品。此后茶叶在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的价格渐趋平民化,消费日益大众化。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茶叶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商品。

  乾隆年间,在北方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山西常氏家族,看到了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潜力,来到武夷山寻找茶叶货源,他们选择了经营有道的下梅邹氏作为合作伙伴,一起成立茶行,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对俄茶叶贸易。从此,茶叶从下梅村的茶市,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运往中俄边境。

  1750年,经恰克图运抵俄国的茶叶为1.3万普特,1755年恰克图成为中俄间唯一的贸易口岸,恰克图关税占俄总关税的38.5%,其中茶叶关税占绝大部分。此后茶叶贸易量与日俱增,1820年超过10万普特,占中俄贸易总值的70%多,至1840年超过90%。这一时期,中国山西的晋商,是中俄茶叶贸易的主导者,他们船运车载、马拉驼驮,将数以千万计的茶叶从武夷山运出,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蒙古,运销到俄国,成就了晋商经营的成功与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