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季磊:爱之 苦亦是乐

□ 本报记者 米雅娜

  季磊在春节期间亲切慰问公司员工。

  这是一个热爱商业的人,上大学便开始不“安分守己”,看到电影院萧条,他便与同学合伙承包电影院。因为他深知学生的需求,电影海报在学校一贴,场场满员,不仅为自己挣足了大学的开支,更重要的是从中他尝到了想法、价值得到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些小小满足感让他证明了自己,更让他明白了自己今后的道路选择。1992年,季磊从山东大学毕业,他本可以跟同学一样端起一个铁饭碗,过着安稳、舒适、波澜不惊的日子。但是出于对商业的热爱,他选择进入供销合作社的商场,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做起。几年后,由于工作能力强,他被领导看重,到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在这几年中,正赶上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网络全面开始建设,直接负责这项工作几年后,季磊熟悉了连锁超市的运作模式,正值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要成立自己的连锁超市公司,他便成了不二的人选。

  喜欢 就会坦然接受辛苦

  2002年,山东省联拓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季磊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用了10年的时间从最初注册资金100万元成长到现在拥有4亿元固定资产,先后在聊城、德州、滨州建立了6家大型综合商业设施,营业总面积12余万平方米,员工近4000名,经营范围涉及现代百货、综合超市、家居广场、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对别人来说,这些成绩只是数字的增长,但是对季磊来说,这却是他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和辛苦操劳换来的成果。

  经营连锁超市本就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尤其是在资金短缺的时候,为了缩短资金的周转时间,他们曾经创造过用88天的时间完成总建筑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的惠民大华生活中心从开工建设到正式开业的全过程,被项目所在地政府称为“惠民奇迹”。在这奇迹的背后,是季磊和他的团队88天的辛酸和煎熬。由于工期在寒冷的冬天进行,他们不仅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克服工程技术上的障碍,保障工程质量,更是需要全体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而季磊跟员工一起吃住在工地,并亲自值最难熬的夜班。“几乎每个新店开业之前我们都会几天几夜的不能睡觉,经常顾不上吃饭,随便一碗面充饥。早期困难的时候,我们曾经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他的员工这样说。而令他们感动的是,往往这个时候季磊会跟他们同吃同住。

  在季磊眼中,所有辛苦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当我觉得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做完之后自己会有成就感,我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会坦然接受,觉得这是必然。”在他看来,这些苦更多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员工 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不过在季磊看来,他的快乐不只在于干自己喜欢的事,还包括员工对公司管理理念的认同、员工能在公司的发展中分享快乐。他说:“员工是公司的上帝,必须让员工感到被尊重,感到被重视,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公司才能得到发展。说内心话,我一看到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公司找到平台,发展得很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公司发展的目标就是在帮助员工实现理想的同时带动公司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管理理念,季磊拥有一批忠诚的员工。在他的公司,有一位副总经理最初供职于国内一家著名的连锁超市集团,在与联拓公司多次合作之后,她放弃了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来到山东联拓。这位副总直至今天还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高兴,她说:“我自己从事这个行业多年,当时就觉得这个公司定位于县域经济是非常有前途的,最主要的是公司可以为我的发展提供平台。以前,尽管在一个很大的公司,但是我只是一个执行者,公司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人理想完全得不到实现。在联拓,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公司发展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单店管理模式,如今面对新的形势,季总提出“总部支撑,条线管理,一线决断”为核心的条线化管理模式,要求各部门将权力移交给一线员工,不光是管理层,普通员工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员工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认可,是季磊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别的我不敢说,但是我的‘快乐员工’、‘为员工提供平台’等理念在公司得到非常好的贯彻,这是很多大公司难以媲美的,也是我们公司能走到今天和走下去的财富。”

  他清楚自己的公司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远景不说,比较现实的目标就是3年内尽快实现15家县域综合商业中心的目标。这些项目要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文化传播为一体,以现代百货商场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的配套设施、综合性极强的经营服务,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从而带动县城现代商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城的城市形象,改变长期以来普通百姓心目中供销合作社商业企业落后陈旧的形象,并从单纯的超市经营转变为城市购物中心建设与商业地产开发相结合。”

  季磊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钻研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企业上。来北京出差短短的两天,他随身带着一本国外管理学的书,书上被他圈圈点点画了很多,并写了不少的批注。“这些不见得能完全套用到我们公司身上,一本书可能就有一两个观点可以用,但是积累多了,自己就悟出了门道。”他这样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