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原因何在


  从去年的“蒜你狠”、“姜你军”,到今年的“向钱葱”、“樱谋诡计”,虽然每次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主客观因素很多,比如天气反常、供求失衡、油价上涨等,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根源无外乎是多年来各界呼吁建立的农产品产销积弊仍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农产品价格长效形成机制仍然更多地是停留在纸面上,有关部门的不作为由此可见一斑。

  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表面上看是供需的失衡,实际上却是产销严重脱节带来的必然结果。虽然目前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在网站上会发布一些信息,但其作用仍然有限。处于农产品供需链条最底端的广大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只是凭借经验和不完整的信息碎片,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这种粗放的决策体系很容易导致“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的局面,农产品频现暴涨暴跌的“怪圈”也就不足为怪了。

  流通环节过多则是推高农产品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媒体的调查,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的“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有时菜价会上涨一倍。这表明,加强对流动环节的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农业稳,天下安”,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维护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对于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性毋庸赘述。不可否认,每次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巨大的异动后,相关部门都会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促使价格合理回归。虽然这些措施也确实发挥了一定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措施只是起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用,并未解决上述农产品暴涨暴跌的根源问题。“猪周期”的愈演愈烈,即是最好的佐证。

  诚如一些专家所言,要摆脱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就必须建立全国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向农户发布,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这是解决农产品价格怪圈的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如何通过推广平价菜店、农超对接等方式,大力减少中间环节,尽量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也是有关部门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希望,在推进规模化养殖,加强农产品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减少中间环节等方面,有关部门的步伐能够迈得更大、迈得更快一些。因为,农民和消费者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篆 哉   钟  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