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是农业大区,有农业人口82万,耕地面积81万亩。近年来,黄陂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新合作,探索出一条涵盖农资、棉花、药品药材、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传统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电子商务、油料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系列化服务的振兴发展之路,以崭新的形象重返农村市场舞台。2011年,该社完成购销总额56640万元,建设农资农家店280个,创办综合服务社55个,发展专业合作社7个。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业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该省振兴县级社提供了重要启示。
发展合作组织 夯实服务基础
黄陂区社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健全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重振雄风。
一、加快基层社建设改造。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将22个基层社纳入“以钱养事”范围,每年定拨60万元,作为农村合作发展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方面采取“政策支持、开放办社、业务先行、经济联结”的方式,在祁家湾先行试点,吸纳邻近5个基层社和部分农家店、个体商户参与,组建黄陂西部农村采购联盟和区域配送中心,开展农资、烟花爆竹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建立网点580个,完成年配送额1.2亿元,并将这一经验推广,就近扶持、组建中心社,全面盘活基层社。
二、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突出“综合服务、一店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大力发展综合服务社。选址上,尽量依托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功能定位上,坚持党务、村务、商务、事务、服务“五务合一”,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相结合;在经营方式上,坚持做到有农资和日用品消费品便民店、商品配送、代理代办、信息化综合服务。目前,全区已兴办综合服务社70家。
三、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支柱产业、行业发展,采取支持改制职工回乡领办,与农民联办、引导农民自办、鼓励能人创办等形式,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7个,带动农户3000多家。同时,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赶集、送肥下乡、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利农惠农活动,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新形象。
培植龙头企业 增强服务能力
黄陂区社注重加强社有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
第一,调整结构、多方融资发展新项目。黄陂区社通过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入股股额,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全方位的融资体系,为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有力支持。永生公药材有限公司,采取区控股、员工入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参股的办法,融资3000万元,对公司仓库门店进行改造升级,建设药品配送中心,完善配送服务。
第二,招商引资、联合发展做大新项目。黄陂区社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办社,向外借力,加强与系统内外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银帆顺达棉花有限公司,在融资1800多万元,新建400T型棉花加工厂的基础上,又与武汉市银鹏纺棉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引入资金400万元进行股权重组,着力打造经营机制灵活、加工技术先进、市场体系完善的武汉棉花收储加工基地。
第三,盘活资产、开发建设拓展新项目。黄陂区社争取注册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积极盘活系统改制剩余资产。先期对鑫银棉业、土产公司的2宗23亩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将集中建设经营场所和商住楼,预计可新增经营面积5300平方米、商住面积40800平方米,除解决改制遗留问题外,实现开发增值1000万元。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