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两年,四川省南充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重新认识和理清供销合作社的现状、性质和宗旨,通过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等措施,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模式,不仅推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而且也发展壮大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南充市社的领导干部和职工是如何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工作的呢?以下是该社有关领导对他们近两年工作方法的总结,值得借鉴。
认识一:观念落后。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部门,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供销合作社系统一些人还存在着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思想上墨守成规,看不到前进的信心和希望,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改革中的难题,不敢动真碰硬,缺乏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抓发展上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文件没规定的不敢做,文件有规定的不愿做,缺乏探索创新精神。
认识二:分析优劣势。为了理清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南充市社首先从认识入手,客观地认识供销合作社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供销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合作是其内在要求。供销合作社不仅要推动农民之间的联合合作、引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而且还要顺应合作经济发展态势,加强生产、经营、信用的合作,这种合作越宽泛、越紧密,越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城乡的各个角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效果就越好,地位就越巩固,价值和作用就越能得到体现。特别是对基层供销合作社来说,更需要强化合作制特性,逐步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助农增收、共同致富的引领者。
通过梳理,清晰地看到供销合作社的优势:一是有国家政策支持;二是与“三农”的联系密切;三是从上到下的组织体系还基本健全;四是还有一定的社有资产;五是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六是农资流通主渠道还在发挥作用。主要劣势:一是基层供销合作社非常薄弱;二是社有企业实力较弱;三是人才匮乏、观念落后。
措施一:转变观念。南充市社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解决思想观念问题。2010年7月,南充市社到江浙等地供销合作社进行学习考察,强烈地感受到自身与发达地区供销合作社的差距。特别是江浙供销合作社人面对议论不争论,面对问题不护短,面对难题不回避,面对创造不压制,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事业不懈怠,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发展不停顿,凝心聚力,“要干就干第一”。
2011年2月,南充市社把各县(市、区)分管业务工作的副职和业务科(股)负责人请到市社,专题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南充市社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迫切需要以新的观念推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措施二:抢抓机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供销合作社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南充市社紧紧抓住党和政府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南充市社先后于去年和今年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的通知》。去年市政府首次将供销合作社实施的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实行目标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上加大了力度。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供销合作社发展步伐的加快。
措施三:扎实苦干。发展的关键是要实干,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也特别需要这种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干,怎么干,是南充市社抓发展的关键。南充市社明确提出抓好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即:以“三社一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为重点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为重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少环节、低成本、畅通高效、绿色安全”为重点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共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60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89个、恢复和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39个,建庄稼医院280个,免费培训庄稼医生359名。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上,阆中、高坪、西充等县(市、区)进行了“农超对接”试点建设,共改造农产品专业市场1个、大中型连锁超市2个、城市连锁便民店3个,签约专业合作社18个、近20个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专业市场和超市销售。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上,发展村级回收点356个、乡(镇)回收转运站37个、县级处理中心4个。
(作者系四川南充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