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凭借着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勤俭办社、无私奉献的精神,用一副铁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用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他们用血汗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扁担精神”,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太行山上创造了奇迹,他们用坚毅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建造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体现了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日前,为深入学习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进一步传承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中华合作时报社党委组织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全体党员重点到“扁担精神”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进行了参观学习。在“扁担精神”纪念馆中,大家认真学习了老一辈供销合作社人的那种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求真务实的“扁担精神”,老一辈的供销合作社人用信念和意志支持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托起了山里人心中的供销合作社。在红旗渠青年洞,党员们感受到了太行山的巍峨和红旗渠的宏伟,深深体会到当时人民建设红旗渠的艰难险阻。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服务系统的能力,中华合作时报社还在河南省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举行了红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供销合作社的新合作超市,如今在太行山下格外醒目,成为当地群众购买生活资料的主要场所。林州供销合作社传承着“扁担精神”,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使太行山下的农村呈现出全新的时代面貌。参观者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此行的感悟与启迪。
  
  仰望太行
  我仰望你,太行山!
  
  你奉献了一个愚公,
  还让鲁班劈出一道豁口,
  留给今天的我们续写新篇。
  于是这里有了石板岩,
  于是这里走出了一支非凡的    供销社,
  于是这里诞生了一根熠熠生
  辉的扁担。
  
  你孕育了众多河流,
  又创作了一条人工天河,
  从半世纪前一直流到今天,
  从林县一直流进全中国人的
  心田;
  从辽远的愚公移山,
  到祖辈开红旗渠的铁锤钢钎,
  再到今天供销社一直传承的
  扁担,
  一种精神在你的大旗上呼啦
  啦地舒卷!
  
  太行山,我自远方来。
  俯身喝一口你的涧水,
  我获得了不会枯竭的甘冽心
  泉;
  仰头看一眼你的身影,
  从此我心灵的天穹上
  永远有七颗星在不倦地闪!
  
  我敬仰你,太——行——山。
  
  注:当年石板岩供销社职工用扁担挑着生产、生活资料进出太行的地方叫“鲁班豁”,这里地势险要,却是唯一容易翻越太行峡谷的地段。(赵光辉)
  本专题照片由本报记者沃钟宝、张弛、任智超摄(见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