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忆前门情思,识北京名片

张 菁

  回前墨:  

  从清朝到民国,做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发展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茶文化。这种茶文化上彻帝王贵族,下引平民百姓。康、乾好茶,文化爱撺掇茶会,就连做体力活计的苦工、摆摊糊口的摊贩们,也无茶不欢。

  那时的北京,最常见的是茉莉花儿茶。特别好茶的喝“高”的,家里条件不怎么样的,也不将就口味,买不起齐整好看的茶叶,就买筛茶时筛下来的碎末,还冠以学名—高末儿!碎虽碎,香气高,用薄铁皮焊的水氽儿煮的滚滚的水一沏,照样是香飘十里。香香的味儿,浓酽酽的茶汤,透着爽利,燎口(北京土语,指烫嘴,刺激性强),就像北京人。最近,电影《大碗茶》在中央六套上映,从影片里热热乎乎的人情味、京味儿里,仿佛能品咂出那一段历史的况味,能品咂出老北京人喝着大碗茶,活的自自在在的有滋有味儿。笔者曾在曲艺杂志撰写过一段时间专栏,有幸采访过一些曲艺界的老先生,他们口中的旧时代与大碗茶,又是另一番滋味,本期,我们就借这些位前辈艺术家的追忆,去看一看那时老北京的茶。

  头一回是听哪位老先生说的不记得了。说是那时的前门楼子旁边就是火车站,每日早间,卖力气吃饭的人都聚集在这里。大冬天的,光膀子穿一件表面磨得油答答的大棉袄,也没扣儿,只腰间系一根破布条子或一根麻绳。底下穿着肥大的棉裤。几个人凑一堆儿,从怀里摸出冰冷的窝头来,就着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一边聊着一边啃。待火车站里头出来个穿着齐整的先生,远远向着这扎堆的人群不耐烦地吆喝一声:两车皮煤,有人卸没有?!立马有人扔下窝头跳起来,哎哎,我来着!

  到了煤车跟前儿,把腰间的布条儿一扯,棉袄一甩,抡起一米多宽的大铁锹,咣咣卸一天的煤。到了半下午,浑身是汗,浑身黢黑,总算卸完几车煤,打老板手里接过这一日的血汗钱,工做完,棉袄提溜在手里,就要上澡堂子。

  到澡堂子,早有相熟的伙计远远迎来,高声远迎地叫着“大爷”,大喇喇地跨进门,把衣服裤子往旁里一撂,伙计在身后紧着收拾了,就奔里头水最滚烫的池子去,搓澡,搓完了扦脚,舒舒服服往榻上一歪,大着嗓门冲外喊一声:掌柜的!泡壶高末儿!一盘过油肉,半斤面条!过油肉汤宽着点儿,拌面吃!这边吸溜吸溜地吹着茶叶,喝着烫茶,不一时热热乎乎的菜饭端来,捧着小脸盆似的面盆呼噜呼噜吃完,碗一扔,棉袄一裹,回家去也!

  还有一回,是听丁广泉老师讲小时候的生活。丁老师是回民,小时家里做清真小吃摊儿买卖,孩子多,日子苦。父亲早上四点便起床,捅开炉子生火、和面、拌馅。临到六点前,小吃摊前点着一盏小油灯,在寒风里开买卖了。烧麦、烧饼、馄饨……巴掌大的小摊儿,不多的几样。母亲前前后后忙着,大一点的几个孩子也不住手地帮忙。一天忙乎下来,挣得两三块钱,刨去明儿进面、进料的买卖本儿,剩下的一块钱就是这一日的用度:1毛4分钱买做窝头的棒子面、咸菜、1毛钱买几日的灯油洋火洋胰子、2毛钱攒着月底下交房租、1毛钱攒着过年全家吃顿肉馅饺子……还有一毛雷打不动的,是用来买茶的。

  被差去买茶,可是趟肥差使。举着那一毛钱,颠儿颠儿地跑到森泰或别的什么清真茶庄,老远向柜台后的伙计嚷着:要一毛钱茶叶,要高的!伙计应着,起身走向柜台前一排胖胖透明的玻璃大罐子走去,摸出几个毛边纸包的齐整的三角包来,里头包着的就是碎的茉莉花茶。其实不是什么好茶,一毛钱买不着什么好茶,这茶叶乃是等级高的茉莉花茶筛茶时筛下来的碎末,甚至还有级别再低的,被称做“茶叶土”,细的不像话,但仍有人买,挤出买窝头,买咸菜的钱来买,可见爱茶爱成个什么样儿。伙计接过这一毛钱,将茶叶放在小孩早伸过来的掌心里:一毛钱茶叶,高的,谢您呐!小孩接了茶,手却并不就收回去。伙计狐疑地看一眼小手,再看一眼小孩,恍然大悟,赶忙从柜台高处放着的大漆盘里摸出一粒廉价、甜死人的水果硬糖出来放在孩子的手心里——糖粒立即被小孩攥紧,却并不立即就吃,呼哧带喘地跑回家,将茶叶交在母亲手上,这才跑到兄弟姐妹面前,满脸炫耀地擘出那粒被捏出汗来的糖粒,一口噙了,惊天动地地吸起口水来。

  母亲这边接了茶叶,捅开炉子,烧上水氽儿,不一时水开了,滚滚的水冲了这一包茶叶,用搪瓷壶焖得浓浓的,给父亲端上去。父亲坐在堂屋里不声不响地抽着一袋烟,看见茶来了,眼皮夹一夹,母亲便心领神会,将茶放在父亲手边的小桌上。父亲不急喝茶,慢慢抽完这一锅烟,待茶焖得更浓香,这才拿起壶来,对着壶嘴有滋有味地灌一口,心满意足地“咳”一声。弄得在屋外偷看的小孩子们心痒难耐,不知该猜想那壶里装着茶水是糖味还是肉味……喝两三过儿,茶就没味了,父亲放下茶壶,自言自语地嘀咕一声:这茶没味儿了啊。起身转悠转悠。孩子们亦心领神会,围上来将那没有茶味的茶根儿再沏上热水,等不及出色便忙忙地抢着喝下去,却烫得直咂舌……

  在老北京看来,喝茶,哪怕是喝“大碗茶”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辛勤的忙碌了一天之后,给自己的一点犒劳和奖赏。这些旧社会的劳动者,生活清苦,但活得坦然。比较起来,我们现在的日子不知比那时好上多少倍,天天吃肉馅饺子也不算什么的。茉莉花茶是没多少人喝了,现时兴喝的茶,一两的价儿就够旧社会喝一年高碎的。可是我们现在不见得比那时更幸福,更满意,更懂得享受生活,更能畅快的沉耽于劳动之余的那些空闲时光。别说挣一天吃一天饭了,谁的账户上没有几十万的存款,单位里没给买着社保,交着税款,谁敢说自己有安全感。即便五险俱全,年薪百万,谁敢把积蓄花完,说有手艺在,真不愁明天日子怎么过。

  其实担心未来会不会不幸福的那个担心,是使不幸福的主因。如此说来,能够安享眼前唯一能买得起的这一壶高碎滋味的这个痛快淋漓的安稳,其实有着大智慧也未可知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