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定价:什么才是真正依据


  定价,是企业绕不开的话题,这个话题的开场白就是怎样做价格调研。

  产品价格调研的传统做法有电话随机访谈、街头随机访谈以及焦点座谈。产品价格调研的标准流程是,请求接受调研的人给一点时间(通常会给予金钱回报,比如1小时的调研给30元),向被调研者讲述自己的产品,然后询问:如果你有兴趣购买,你愿意花多少钱?通过对一定数量样本的回答,代入各种统计分析公式,得到一个加权处理过的数字,或者得到一个偏好干扰因素下的价格建议等,从而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定价问题。

  

  定价调研方式

  消费者,有一个共同的、隐秘的心理模式: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产品时,不是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或者从这个角度的考虑随着对产品的了解很快就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而是从合算的角度出发。

  以手机为例,请读者对下面7个因素排序,来显示你在购买手机时,它们对你影响的重要性:功能、外型、信号、价格、品牌、服务、通话。按重要性从左至右排列。

  多数潜在客户将信号排放在最不重要的右边,排右二的则是通话。因为,消费者假定一款手机通话应该是其基本要素,所以就不考虑了,因此导致手机企业的竞争力都集中在了左边的第一个因素“功能”上:手机开发了照相、上网、字典、录音等诸多功能。思考一下,在购买时你考虑了这些,而且非常关注,但实际使用时,用到这些项目的频率如何呢?

  结论是:消费者从需要出发考虑产品的可能性较低,从合算角度来衡量的可能性较高。

  于是,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消费者认为的合算?合算就是在判断一个产品时,首先希望了解到它的价值,然后把价格与价值作比较,价格比价值低,就是合算;反之就是不合算。

  因此,企业产品定价,实际上就是定性地看待潜在客户对价值的感受,从而用一个定量的数字来表达产品的价格。于是,产品定价研究就清晰地演变为对产品价值感受的研究。

  如果潜在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受很高,通常价格可以定在感受较高的价值左右。如果潜在客户对产品的价值感受很低,那么,不是制订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不得不重新思考,通过各种办法努力提高消费者的价值感受。

  但是,传统的定价调研得到的结论,并不是以价值为核心出发点衍生出来的,而是以假设购买为核心出发点衍生出来的,这就进入了一个定价误区。

  

  定价调研提问模式

  请评价如下两个调研提问模式的不同:

  1、一款欧洲的名牌手表,如果你有兴趣购买,你会出多少钱?

  2、我想将一款欧洲名牌手表卖掉,你有经验,看我可以卖多少钱?

  问题1会引发消费者从自我内心的角度来衡量,因此,其价格预测会向两个方向偏失:要么是估价较高,要么是估价偏低。估价偏高时,一旦真让他购买,他就犹豫不决了;而估价偏低的动机是显示自己内行,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从潜在客户的价值感知上协助你定价。

  这两个偏差还会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比如,回答问题者的收入高低会严重影响他在购买产品时的价格衡量。变量越多,偏失就会越大。

  这两个偏失都会导致企业出现重大损失:高估价偏失,会导致销量不足以支撑产品研发、制造的投入;低估价偏失,会导致企业不能赚到足够的利润,难以为企业的再投入、再研发积累需要的资金。

  所以,尽量不要让客户在假设自己要购买的前提下来评估产品价值及感受,至少不要让他从自己的收入上来考虑产品,而是从产品的价值感受上评估其对应的价格。

  当读者试图帮助我销售手表的时候,你询问其牌子、性能或者原来的购买价格、外型、机芯等,都是试图了解产品的价值,也是从协助调研者的角度出发的,这样得到的价格建议才会比较客观。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定价调研咨询公司的问卷模式,通常得到的是采购导向的定价建议,而不是价值导向的定价建议。

  

  购买导向与价值导向对比

  价值导向的价格调研,其核心是:基于被调研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得到价格建议。购买导向的价格调研,其核心是:基于被调研者有可能购买的心理前提,得到价格建议。前者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消费者内心对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认知;后者反应了被调研者自己如果要购买的话,对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认知。也就是说,后者的结果是有前提的,被调研者首先要假定自己有可能购买,然后给出一个他预估的价格。

  由于有假定购买的前提,所以通常这样调研出来的价格建议没有多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因为多数参与调研的人并不是真正预计购买的人,而且“假定自己要购买”这个前提本身就不可靠,所以调研出来的价格建议并不是对产品价值的反映,而是被调研者对自己内心价格承受力的反映。

  况且,也许这个被调研者根本就不是你的用户,比如他是目前竞品的用户,那么显然他给出的价格建议就没有参考意义。如果这个被调研者的收入有限,显然他的心理价位也对产品价值没有真实的反应。另外,如果这个被调研者在家庭采购过程中从来都不发言,或者他的发言从来都没有什么影响,那么他对价格的建议也是随机的。

  总之,目前多数调研公司中流行的产品定价调研,基本上得到的不是价值与价格对应关系的结果。他们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假定购买导向的价格调研,而不是价值导向的价格调研。

  有关产品定价问题,其实是消费者采购行为研究的一个分支课题。目前,国内的调研咨询机构,通常采用的是西方消费者行为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方法、模式、公式等,严重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的特殊情况。

  西方的研究成果,是在成熟的消费者行为、心理态势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影响价格的变量群,而在中国,影响采购的变量群相对来说更加复杂。

  因此,西方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研发中国消费者采购影响因素群,从而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大幅度变革期的消费者采购模型。

  请用科学的思考方式问一下自己:我们企业的产品价格真的合适吗?

(玄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