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市场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市场规模外延过大,而应着力追求市场内在微观基础的组织创新。也可以说,中国农村市场发展应由追求规模扩大的外延型,转向追求市场主体成熟的集约型为主。加速中国农村市场主体的发展成熟,逐步改变那种分散型竞争主体状况,培育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国农村市场主体就成为中国农村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核心问题。
在众多的农村市场主体中,供销合作社经济因其特有的优势应成为农村市场最有活动能量的市场主体。与其他进入中国农村市场的各类市场主体相比较,供销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优势。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应重视供销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而供销合作社要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市场最有生命力的市场主体必须进行组织创新,这种组织创新不是指一般经营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有一系列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产权制度的创新。
目前,我国供销合作社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速度相对滞后,相当多的基层社并未真正以产权为纽带与农民结成经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以开放的姿态、包容大气的胸怀,联合社会上各种经济组织,打破体制、地域、所有制界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多方积聚社会资本,广泛吸纳专业合作社、协会、个体私营企业、为农服务组织等各个社会阶层,采取业务合作、项目合作、资本合作、品牌合作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只要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真心诚意与供销合作社合作,就接纳加盟供销合作社。鼓励加盟成员积极参与供销合作社的项目建设、基层社改革、社属企业改制等工作,把一切可为我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起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远的事业、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建立起开放型供销合作社多元化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增强为农服务的实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网络布局的创新。
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模式必须创新,即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贸易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以集镇或农村集市所在地为依托发展供销合作社,并提供适度的集中网点,提高供销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要冲破地缘约束,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发展跨地域的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提高商品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商品率水平,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产业升级。
要结合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目标,继续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加快推进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五大网络体系建设步伐,搭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县(市)配送中心为支撑、以乡(镇)连锁超市为基础、以村级综合服务社、超市、便利店为终端的覆盖全市、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三、经营项目的创新。
供销合作社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购销经营,在流通环节扩大和完善购销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与农民的生产合作、加工合作、运输合作、储存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住宅合作等,并不断开拓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在组织产销方面,供销合作社在通过产权纽带与农民结成稳定利益关系的同时,可在购销项目上创新,即通过联营制、代理制、合同制、利润返还制与更多的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或乡镇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供销合作社应在服务项目、服务功能上创新,形成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系列,尤其要为“科技兴农”服务,突出发展与农村专业大户、乡镇企业的联合,在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产业的升级。供销合作社还要为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服务,扩大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范围,扩大生活资料、建筑装饰材料等的经营,并增加经营层次,保障农村市场的供应,更好地为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组织引导,通过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项工作做好。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主动地领办、承办、参办一批起点高、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要通过供销合作社领建、龙头企业带建、农民经纪人创建、与科研部门合建、有关部门帮建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途径,依托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型、特色经济型、劳务输出型和农机合作型等几种类型的专合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金融保险+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格局。
四、服务的创新。
供销合作社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既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肩负起服务“三农”的公共服务职能。供销合作社应坚持办社宗旨,积极创建为农服务的平台,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找位置、争作为、作贡献。
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要适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要求,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建设。要探索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助农增收与村级集体共同发展的实现形式,通过村级综合服务社帮助农民发展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将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提供给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以此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共同提高。要多渠道吸纳资金,增加投入,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硬件档次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要突出综合服务,在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增加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政务代办等服务。
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为农服务的影响和带动力。根据各地农业产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建设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实施“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组织管理的创新。
应坚决改革供销合作社用人制度,由供销合作社出资者大胆择优选举和招聘其负责人,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资本经营负责制,实行出资者终产权与法人资本经营权的分离,对出资者负责,将全部财产按资本经营原则营运起来,确保供销合作社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吉林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