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雷 萌) 3月6日,由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主办的“新网工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以及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的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跟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称、跟小农特征不相符,要在正视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前提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对现有批发市场进行规模化转型升级,在大中城市建立中央批发市场,用新型业态方式改造并且融合现有的模式和格局。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第三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姜长云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生产、轻流通,预警机制建设薄弱,农产品市场长效机制薄弱,今后应加强对中央批发市场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地区产地批发市场及骨干市场的重视。
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原主任白志刚认为,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症结在生产环节,必须从基层抓起,自上而下地建立有效的组织农民的机制。不仅要靠资本激励,更要靠服务产生激励,才能真正使农民获得利益。把正式的制度和农民普遍的生活方式等非正式的规则结合起来,是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