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过去一年的工作,有哪些新成绩、新亮点;新一年的工作,有哪些新举措,人民群众和媒体都很关注,今年也不例外。2012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1.8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频提改革,多次赢得掌声。
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已身处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对于已启动改革多年的农村信用社而言,成效可谓巨大,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农村信用社或统一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法人,或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日趋规范严密,金融服务水平日新月异,市场竞争能力今非昔比,重庆农商行还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成绩令人欣喜,但改革进程并不平静,争议和难点一直伴随左右。如:农村信用社是否应该全面农商行化,省联社应该如何定位,是否应该保持与其成员行社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否可以逐步扩大法人的范围,更多地组建地市级甚至省级农商行等等。
改革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改革就是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但是,如果我们因改革有争议,有不同意见,有一定风险,就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固步自封,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银行就不可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壮大。
对于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的改革而言,我们要积极顺应银行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进一步顺应市场和客户需求,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深耕细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全力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中发展壮大自己。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有些本质性的东西却是不能变的。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群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方向不能变;密切联系“三农”、社区居民的优势不能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能变;始终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不能变;坚持全面风险防范的风险管控理念不能变;坚持服务社会、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不能变;坚持奉献社会、不断提升企业综合价值的理念不能变。
唯有如此,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改革才能循序渐进,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江西新余农商银行 李小江)
有的放矢 做好农村金融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自从上世纪末我国农村信用社陆续进行的一系列内部改革以来,农信社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再加上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得我们更加坚定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增长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心。
农信社在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利好前提下,还应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量体裁衣,准确定位。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确保切实发挥出农信社支持群体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是要重点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切实把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充分借助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支持农业科技投入建设,积极推进新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色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逐步营造“富农”带“贫农”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抱团致富,积极探索新型信贷支持模式,让小微企业实现由单兵作战到集体抱团。创新探索打造社区银行,切实解决在半小时经济圈内,实现小微企业贷款。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信贷资金投向,改善信贷结构。增加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使信贷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部分,以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注重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的信贷投放,使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农村信用社发展到如今,一头连着“三农”,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政策,一头连着企业,起着金融系统一个重要战略节点的作用。现在农信社改革发展已经到了时不我待、迫在眉睫的关口,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农信社改革发展。要充分把握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型发展。要认真领会国家政策和银监会等部门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奋进赶超,只有加快步伐,加快推进银行化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空间,才能实现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大幅增长。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枣庄办事处 闵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