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助力科技支农 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周振海
臧洪菊

  “在支持科技农业发展上,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周振海对记者表示。

  多年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政府工作报告》,“三农”方面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农业科技这一聚焦点,周振海分析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农业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在农业发展,包括科技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旧需要金融机构对其“助一把力”。

  就金融机构该如何“助力”科技农业发展的问题上,周振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加大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

  从目前来看,在组成上,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还是比较单一,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的地区,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和农业银行的营业所在提供金融服务。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农业银行的网点已经撤出,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一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形成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也是“独立军”的现象。

  因此,进一步规范、稳妥地发展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近两年,我国大力发展和推广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村镇银行的设立,意义非常重大。

  根据村镇银行设立的相关法规规定,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一个大银行控股。控股的大银行按控股比例向村镇银行注入资本金,起到了城市资金反哺农村的效果。如此一来,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在金融服务方面,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鲇鱼效应”,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抑制“三农”贷款利率上浮过高的现象。

  其二,加大对“三农”资金的支持力度。

  就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县域里虽然设立了很多的商业银行,其吸收的很大一部分存款,都是农民存款。但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中、小、微企业不够发达,所以这些县域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之后,并没有用在当地,而是投向城市,成了“抽水机”。

  就该问题,人民银行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但是,支农再贷款发放主体的缺乏是现实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地区承担这一贷款的主体都是农村信用社。所以,应当建立其他新型金融机构,多方面地把资金返还农村。此外,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也有规定,县域及县域以下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要按一定比例投放到农村贷款。这一做法,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其三,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

  在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综合服务水平这一方面,云南省的做法比较有成效。

  自去年开始,云南省金融机构针对金融服务“三农”开展了“一创两建”活动。其中,“一创”是指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两建”是指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一创”,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上的研发和探索的步伐,促进了新型信贷产品的生成,为有信贷需求的人和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更多可选的贷款方式。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两建”内容之一,让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汇划系统加入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提高了资金汇划速度,实现了资金的“零在途”。同时,通过加大银行卡的发放力度,减少现金结算,实现刷卡消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流通、市场交易等活动提供了便利。目前,云南省的人均持卡率已经达到了每人0.6张。

  此外,在支付环境建设过程中,“惠农支付点”的建设也是一大亮点。即:由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银联联手,共同搭建专项平台,将POS机的功能增加为5种(包括:存、取、转账、小额取现、缴费),布放在没有金融网点的偏远农村地区。2011年,云南省共建立起了759个惠农支付点。至2012年第一季度,数量增长到1500个。预计到今年上半年结束,将建立起3000个“惠农支付点”。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得到了布放地区群众的欢迎,业务量非常大,达到了农民满意、商户满意、村干部满意的效果。

  “两建”活动的另一项内容——信用体系建设,旨在建立农村诚信体系。通过建立征信系统、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村、信用户,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收入了近700万农户的经济档案。

  其四,加强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法制宣传。

  通过金融宣传,可以将新研发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推荐给农户,发挥出信贷支农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常识性金融知识的宣传,也能够促使农民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其五,通过信贷投放,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调整,可以让农业结构更加科学,更快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例如,在云南地区,通过打造专项信贷产品,支持烟叶、花卉、水果、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促使其以高收入吸引更多的种植人群,从而改变农民完全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的方式,达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结构的目的。


  多方互动方能各显神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

  毫无疑问,这些对于落实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都将是有力的推动,而支持科技农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借助多方力量、形成长效机制,将更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可与农业科技产业链互动。在金融服务中,农金机构应通过资金支持,培育科技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主导产业,使其在农村经济中起到联系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并积极支持该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保险公司互动。农金机构若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促进农民集约化生产并加大科技含量。与此同时,积极引入保险公司,既可保障农金机构的信贷质量又可提升使农民集约生产的抗风险性,三方互动更有助于科技农业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还应与各级政府扶持“三农”的政策互动。依靠优惠政策,运用好信贷手段,做好对科技农业的扶持,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付俊伟)

  舒兰农商银行:

  做好科技兴农的“推手”

  为将中央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到位,吉林舒兰农村商业银行提出:要继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优化贷款结构,加大金融创新,改善服务环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继续做好科技兴农的“推手”。 

  为了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该行全力组织支农资金,在做好、做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种、养、加工业、农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以及涉农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同时继续优化贷款结构,资金向科技兴农项目、产业化项目、优质农产品项目以及农业机械化项目上倾斜,保持涉农贷款继续增长。

  为了加大农村金融创新,该行在做好信贷管理、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流程管理,努力探索农村“三权”抵押,不断改善服务方式,用创新求得发展、用创新提高水平、用创新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该行通过加快布设ATM机、POS机,开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延伸服务网络,畅通结算渠道,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除此以外,该行还采取扎实推进信用等级评定,加快征信平台建设,争取政府及司法部门帮助等手段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开展科技兴农战略,从去年11月份到目前,该行已经投放春耕资金近1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科技贷款近7亿元。

(田荣义)


  沭阳农商银行:

  用科技兴农的春风润化大地  

  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结合县域实际,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兴农”这一战略部署,以花卉种植、生态养殖产业、食用菌、设施蔬菜和生态水禽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明确信贷资金向“三农”大幅倾斜,涉农贷款向科技农业倾斜。

  今年以来,沭阳农商行以“提升效益、规范管理、强化营销、做实市场”为工作主线,以“阳光信贷、银农连心”两项工程为主抓手,在信贷计划持续紧缩的大背景下,支农投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荣获全市为农服务先进单位、全县工业贷款及政府重点建设贷款投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着沭阳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的迅猛推进,沭阳县呈现出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精品的微小企业、工商业、特色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沭阳农村商业银行结合实际,借势发力,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强、辐射广的项目,尤其是对蔬菜、花卉、食用菌、蘑菇、畜禽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大户+小户”创业扶贫贷款为载体予以积极支持,在不断做好菜篮子工程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特优转变,由满足周边需求向出口闯市场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截至今年2月末,该行共投放扶贫贷款28860万元,受益农户25839户,其中发放“大户+小户”创业扶贫贷款2840万元,帮助590户弱势群体走上了联动发展致富路,用科技兴农的春风润化了沭阳大地。

(袁陆军  胡玲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