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点安全常识的人都知道:行车过程中,要系好安全带。可偏偏有人不喜欢系安全带。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起车祸的原因,就在于安全措施的缺位。
由安全驾驶问题,可以联想到银行业的发展。对于已经驶上高速路、快车道的“银行列车”来说,驾车与银行业发展其实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其一:莫让形象“亮红灯”
服务费用占利润半壁江山、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理财产品名不副实……有关银行业不规范经营的负面消息的传播,一次又一次地将银行业推上了颇有争议的聚光灯前。虽然还没有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但银行业目前的社会形象和行业声誉已经受损。
有人呼吁尽快放开竞争,打破垄断;有人要求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有人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压缩存贷款利差……在群众的争议声中,如果银行业再做不到加强制度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其将面临的,将是不可低估的信誉危机。
其二:不可弯道超车
弯道多风险,行车应谨慎。弯道减速是驾车的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弯道超车,还美其名曰:机不可失。在驾车过程中,因如此想法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在金融圈里,有此“作派”的人也不在少数。
例如,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有些机构会下达年业务增长率的硬性考核指标,若任务完成不了,行长就得“下课”。因此,为了将规模快速做大,有些金融机构不论自身条件是否成熟,都选择跨区域经营的“拓疆战略”;为了创造额外利润,对存贷比的监管要求不管不顾,甚至把“凸肚子”经营(即:非监管期存贷比超标、监管期存贷比达标)视为本领;面对近两年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银行经营本该“审慎行事”,可偏就有人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弯道超车”。
但是,跑得快,不一定跑得好;做得大,不一定做得强。只有走得正、走得稳,才可能走得远。所以,对于种种“弯道超车”的行为,应当严令禁止。
其三:不可随意变更车道
在行车过程中,随意变更车道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头脑灵活的“聪明人”,不遵守规矩,随意变更车道。
如果说在行车中随意变更车道会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那么,银行工作人员在经营过程中“随意变更车道”、不照章办事所带来的危害性就更严重了。据有关媒体报道,某银行行长从2011年4月开始,分276次将所在银行库存银行承兑汇票取出,涉案金额高达4.36亿元,其中1.7亿元已经转入个人账户。此案警醒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严抓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绝不能够让员工在业务过程中不照章办事、“随意发挥”。
可见,驶上快车道的“银行列车”,也需要谨记“系好‘安全带’”的忠告,才能顺利、平安地向前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