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生于1932年,1963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后来一手缔造了日本7-11,并担任日本7-11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等公司董事长兼CEO。曾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是日本著名企业家。
《我的零售人生》 铃木敏文自传——节选14
当时,日本的出版业还远未实现现代化,整个业界甚至还没有人在工作中运用统计方法。为了进一步繁荣出版市场,东贩公司打算从零开始,对各类出版物的出版数量、不同读者群对出版物的购买状况以及读者需求等市场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
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我受惠于此,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经营活动的两门基础学科知识——统计学和心理学。
当时,我白天通常会跑到位于东京新宿区若松町的内阁府统计局(现为总务省统计局)查找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报告,再到区政府去翻阅居民户口资料,寻找合适的调查样本,然后提着部录音机到全国各地采访读者,并录下谈话内容,再及时整理成调研报告。晚上,公司会请来庆应大学或立教大学的老师为我们讲授统计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必须提高抽样调查的科学性,所以,当时我对统计学十分重视。而另一方面,要想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在采访过程中就得尽可能地避免提出具有主观诱导性的问题,心理学的知识又不可或缺。所以,我很努力地学习着这两门学科的知识。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对各种数据越来越敏感,逐渐练就了在第一时间就能发现数据出现的细微变化的本领。
多年后,我因为异常重视数据,被人称为“一切拿数据说话的经营者”。在公司经营遇到问题时,我首先会拿出各种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总结,从数据的变化中找出症结所在。体检时医生会根据某个异常数值来判断病情,公司经营与此大同小异。
当然,对于从事产品销售的人来说,数据只是一方面,监控卖场的实际情况也很重要。但我作为公司经营者,必须高屋建瓴、把握全局,这就要求我能通过各部门纷繁的数据查找、分析并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全拜我在东贩公司研究所的工作经历所赐。
此外,我还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不能仅靠经济学来分析,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我在多年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而在这两种知识形式中,作为新知识产生的源泉,隐性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正是在将自己通过感官获得的隐性知识不断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编辑点评
对于所有人来说也是如此,年轻时在工作中获取的经验,会逐渐转变为隐性知识在大脑里储存起来,并成为推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巨大力量源泉。铃木敏文年轻时学习的统计学与心理学知识并不只是简单地记住它们,而是通过理论完善与实践检验把它们融入到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管理中,他只需看到相关数据就能够立即发现公司经营的问题所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