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农信社改革对员工个人思想意识和队伍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为充分保证各项业务高效安全运营,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人本管理工作也就成为摆在农信社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人员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业务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第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三,考核与奖励制度不健全,没有更好地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员工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改变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到位的困境,使人——这一活的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笔者对农信社强化人本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同时业务工作的好坏又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尺度。应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从而形成辖区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干部职工的思想观、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与以前大不相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探索。一方面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和思想需求,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改进方法,向民主平等的启发诱导方式转化,从过去单一的说教,转变为理论导向、制度约束、精神鼓励、典型示范、榜样带动,教育方式应入情入理。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新的信合形象。农信社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形象工程,素质教育是长期而又艰苦的任务,必须抓好抓实。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应增强四种意识:一是提高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二是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三是坚定事业信念,增强发展意识;四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学习意识。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信用社员工与职业道德的关系,处理好信用社职工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信用社和其他金融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信用社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再其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经常性,使之贯穿于日常工作。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把集中教育与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结合起来,把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与外部群众监督相结合。
第三,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农信社员工教育和培训工作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理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结构优先、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坚持教育培训与使用、管理相结合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坚持综合性人才与专业性人才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教育培训与特殊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职工自学与强制达标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还应切合实际地进行重要岗位轮岗培训工作,以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适应当前不断创新的业务需要。
第四,运用动力原则,调动信用社员工的积极性。农信社管理要持续高效地进行,这就必须充分重视并正确运用动力原则。农信社领导要重视“需要”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作用,要创建有利环境,增加管理动力(包括物质动力即:工资、奖金、生活待遇等和精神动力即: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等),通过满足人的需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目前农信社物质动力已经启动,但精神动力过于缺乏,这是有必要增强的,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实践于日常工作中。
第五,认真贯彻落实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工作活力。目前农村信用社奖惩制度不少,但落实力度还不够,个别地方存在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奖惩制度应认真贯彻落实,从而达到推动后进、激发先进、总体前进的目的。关于奖与惩应该注意坚持奖励与惩罚相结的原则,坚持奖励及时、适度的原则,坚持奖人所需、形式多变的原则。
第六,加强对员工的考核与评定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队伍整体工作热情,全面提高经营效益。目前,信用社对员工的评价常常含糊不清,工作述职鉴定走过场、内容失真,主要原因是对员工定性评定多而定量评定少,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员工素质考核与评定制度以及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对员工的考核可采取排序法、比较法、等级评定法等方式,对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领导才能、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等进行合理的评估,这样员工素质就会出现高低有序的局面。这为激励奖惩、人才任用、教育培训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奠定基础。大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安心本职工作,出成绩、出新点,从而推动农信社经营效益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