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叶生化的最近流行

杨贤强

  虽然19世纪20年代发明了用强烈的揉切机械生产的红碎茶,以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很适合一次冲泡后加奶饮用而成为世界主销的产品。但当今人们发现,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红条茶,汤色金黄明亮,口味淡雅柔和、香气高鲜持久,很适宜清饮,又受到消费者追捧。所以马来西亚、印尼、我国台湾等地纷纷恢复古法生产红茶。我国的正山小种、九曲红梅、太姥白琳等又俏于市场。福建近几年创制的“金骏眉”更是以昂贵的售价、上流社会能以品尝此茶为荣而悄悄流行。

  综观此类茶,一般发酵较轻,茶多酚的氧化产物以寡聚体为主。据研究,这些寡聚体如茶黄素,既是决定红茶优劣的最主要品质成分,也是生物活性很强、对人体具显著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因为在寡聚范围内,抗氧化性随聚合度而增强,使其清除自由基的效果也随之增加。

  现代医学以翔实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毒性反应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医药学家都在致力于探寻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剂。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尤其是低聚物自身分子中的多酚羟基结构,决定了它对自由基高效的清除力,使其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所以茶多酚对衰老、心脑血管病、肿瘤、致病菌与病毒、辐射损伤等的药理药效研究和临床试验(例如药监局批准对肾疾患的临床批文——2003L01763J),都取得良好的预期结果。因此,将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开发成最具我国特色的天然药物是指日可待的了。

  (作者系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当代“茶多酚之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