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管理者要职业化

文/张国祥

  如何让管理者职业化?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中小企业。很多企业老板常常会这样想,自己本身就不够职业化,如何带领下属职业化?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初期,往往老板一人身兼数职,手下得力干将也是不分份内份外,哪里需要哪里上,大家养成了职责不分、职务不分的习惯,在企业规模不大时,这样的企业往往效率高、活力强。但是,当企业成长起来之后,最初的实干家们就会暴露出管理上的短板——自己干,行;指挥别人干,特别是指挥多人干,就力不从心。处理问题,他们往往凭经验办事;员工违纪,他们更多看人情处置。企业蛋糕大了之后,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相互间距离拉开,矛盾也随之而来。做老板的偏袒任何一方,都会让手下元老伤心……提高创业元老的管理水平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也就是说让管理者职业化成了成长起来的企业老板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企业管理团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中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难,即使引进了人才,由于没有宽广的舞台,想留住人才更难。因此,中小企业自己培养职业经理人、自己实现管理团队职业化升级应该是第一选择。

  让管理者职业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管理者职业化。职业化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一个员工具备这个行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再加上职业素养,就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化员工。职业化需要围绕本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来打造。那么一个合格的职业化员工具备了这个行业的管理素养,就可以称之为职业化管理者。很显然,一个企业要打造职业化管理团队,只能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训练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本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管理素养。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与企业一同成长的管理者,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欠缺的往往是管理素养。那么,企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重点也就落在了管理素养的培养上。而管理素养的培养又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管理体系建设密不可分。企业可以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管理者学习,而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则必须在本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提高。把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实际,就是规范企业做事方式、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让管理者参与这一过程就是最好的培养手段。

  另外还要承认一个事实:管理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企业管理团队定期集中讨论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制订解决措施,进而上升到管理规范,企业的管理团队就能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带着问题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管理无序的企业往往忙于事务工作,这类企业往往又是最需要学习的企业。越是忙乱的企业越需要重视学习。

  如果企业规定管理者每天必须集中学习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养成习惯,也许你的企业工作效率更高,工作业绩更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圣人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职业化培养如果没有团队学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建立团队学习制度,坚持团队学习方式,持之以恒,任何企业都能打造出职业化的管理团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