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风达: 凡客这样做物流


  如果没有意外,如风达(北京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风达”)的配送网络到年底将覆盖全国28个城市。届时,凡客(Vancl)的这个自建配送公司将有一支“至少8000人”的团队。

  “我们的发展是和凡客同步的。”如风达总经理李红义说。

  2007年末成立,凡客的销售收入从0跃增到去年的20个亿,其CEO更预测2011年的目标是60个亿;可以作为印证的则是如风达人数的增加:从最初的15个人,到去年底的将近3000人。

  但倘若凡客不是诞生在3年半前而是现在,如风达的成立与发展是否延续同一路径?

  “如风达之于凡客,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凡客一员工的评述正好印证了李红义的判断:凡客的商品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凡客的配送服务是最好的。

  

  无意到有意

  李红义还记得2007年10月18日,这一天他们迎来了凡客的第一笔订单。当时的如风达加起来只有16个人:李红义和15名配送员,而如风达当时也只是凡客的一个配送部门。

  最初凡客所织的网只覆盖了北京和上海;在北京也只有海淀、丰台、国贸三个配送站点,五环以内所有的订单都要送。“直到2008年早些时候,凡客的订单量都很少。”李红义回忆说,每天大概在几十单左右。

  但2008年的4月,凡客却决定把如风达注册成独立公司。此后如风达迅速布点杭州、无锡、山东、广州、深圳、江苏以及浙江等10个地区。在其进驻的城市中,如风达的配送量平均占到凡客总配送量的50%以上,北京和上海的比例则高达90%。

  李红义把其中原因归结为“凡客订单量的急速增加”:2008年6月,在公司运营8个月后凡客的衬衫日销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件,日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当时公司内部发现:绝大多数顾客都对凡客的配送服务很满意,“而这促成了再次消费”。另一家也选择自建物流的B2C公司人士解释说:配送员还是B2C公司的销售、导购、促销,“他们最接近消费者,他们的形象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定位”。

  如风达也确实拉动了凡客的订单量。仅以武汉为例,在如风达进驻后,凡客在当地的订单增长了1000%。这又形成了一个循环,如风达会优先选择在“订单增加又快又稳”的区域落子,比如之前的江浙,后来的长沙、武汉、成都以及沈阳等。

  

  服务至上

  坊间流传这样的传言:中国邮政说自己速度快,顺丰笑了;顺丰说自己价格低,京东笑了;京东说自己服务质量好,凡客诚品笑了。

  “凡客起步时,市场上还没有能提供相应服务的快递公司。”李红义解释说,这是如风达能发展起来的关键原因。但B2C公司需要怎样的配送服务?“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上述B2C公司人士问:快是否就好?“顾客其实更期待可预期的配送规律”。

  如风达实行一日双配制:上午12点之前的货,下午18点前送到;下午下的单,第二天12点前送到。其还要求每单货品配送前,具体负责的配送员在公司系统通知之外、还要一对一地通知顾客预计到达的时间。

  与传统快递员求快、求量不同,如风达的配送员每天的送单上限是30单,“要给顾客试穿、犹豫甚至提出疑议等留出足够的时间”。能这么做的前提,则是如风达只送凡客货物,其所有的配送站点、配送员都直属如风达。

  如风达配送员的收入也不只挂钩于单数。其内部把收入分为A、B、C、D四级,“最高的提成是每单4块,最低每单2块5”。能拿到最高提成的,是那些“没有投诉,拒签率和延时纪录都在一定比例”内的派送员。比如如风达国贸站的配送员黄济民,过去9个月其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四五千元,前提是“没有一次投诉,只有一次延时查询,每个月的拒收记录在2%以下”。

  但如风达并非凡客惟一倚赖的,即使是如风达已入驻的区域,凡客也和第三方的配送公司合作,目前后者占凡客总配送量的50%左右。

 

  成本难题?

  毫无疑问,自建物流的人力成本显然要高于把配送外包。

  做了8年电子商务物流的李红义,当被问及:倘若现在他去创业做一个独立的快递公司,需要多少钱?他的回答是:10亿美金。

  “成本门槛”同样也是B2C自建物流要面对的。业内人士透露:京东自有的配送网络到现在都是“很大的一个成本单位”。李红义并不愿多谈这个话题,只提出凡客内部每一个业务部门都是独立核算的,“即使有亏损也是战略性亏损”。

  从外部看来,如风达截至年底近万人的配送团队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即使给第三方的配送团队,也是需要付费的”。如风达估算,这块的成本基本可以持平。业内普遍的水平,快递每单的提成都在3块左右。“早期的成本相对偏高”:当时只有几十人的配送队伍哪都得去,碰上地址偏远的订单,一个配送员大半天的时间都耗在路上。

  然而毫无疑问,自建物流的人力成本显然要高于把配送外包。以如风达为例,其不仅要给配送员缴纳社保,还有针对每个人的入职、轮换以及在职培训,培训期间每天补贴30块钱。此外每个配送员的服装、车辆等等也都是如风达购置的,租用站点也需要资金。

  而据李红义透露,如风达4月份给每个配送员配置GPS以及手持GDA,其站点也要购置自动分拣系统。仅以手持GDA一项,目前每台售价就高达三四千元,仅此一项凡客就要多投入3000万元左右。

  某快递公司人士则进一步指出,这些仅仅是物理上的成本,“这些快递员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刮了蹭了在所难免。出一个车祸就天天处理这事吧。” (杨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