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0年的艰苦探索、拼搏奋斗,湖北省随州市农村信用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体制,在改革中完善
随州市农村信用社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历经人民公社、农行、人行代管、省联社管理等不同管理体制,其间不断尝试改革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模式。
1951年11月,人民银行随县支行在厉山区尚市乡创办了第一个农村信用社,之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1984年8月,随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正式履行管理全市农村信用社的职责,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2001年,随州市农村信用联社成立,升格为地级联社,代管广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5年7月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农村信用社有了自己的行业直接领导。2007年2月,随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成立,由原来的多级法人核算转变为现在的全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核算,从此,随州联社的业务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在统一法人产权和制度改革过程中,随州农信社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对联社中层干部和乡镇信用社主任实行公开竞聘;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清退了农户联络员和临时工,所有在职员工与市联社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了权利和义务;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干部员工薪酬分配都实行绩效挂钩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使农信社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自2010年开始,随州农信社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筹备组建随州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各项指标均达标,已募集股本金3.6亿股,并向银监部门申报了筹建申请材料,银行组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力,在发展中壮大
随州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存款立社、贷款兴社的工作思路,加快业务发展,存、贷款市场份额位居当地金融机构之首,效益逐步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该社确立存款工作“一把手”工程地位,从市联社理事长到信用社主任都把存款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立体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牌等宣传手段,促进存款快速增长。同时,加强电子化建设,2006年4月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实现了省内存款通存通兑;2007年11月,实现了福卡全国跨行通存通兑,有效打开了长期制约农信社发展的结算“瓶颈”。 截至2011年6月,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13.3亿元,是2005年底省联社成立时31亿元的3.7倍。
随州市联社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相继推出了农户贷款证贷款、基金抵押联保贷款、信用授信约定贷款等金融品牌,解决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难融资的资金瓶颈难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该社以小额农户贷款为载体,支持传统农村种养殖业发展,自2006年至今,累计投放农户贷款近百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民发家致富。截至2011年6月,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57.4亿元,是2005年底省联社成立时19.8亿元的2.9倍。
该社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从严控制”的原则,合理开支费用;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开办代理保险、代发工资、资金结算等中间业务品种,多渠道提高中间业务创收能力;积极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资金拆借回购和债券买卖业务,积极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0年实现综合效益14031万元,综合效益节节攀升。
形象,在服务中提升
农信社支农而生,靠农发展。自诞生之日起,支农就成为农信社永恒的责任。1956年,随州农信社干部职工发扬“挎包银行”作风,随身带账本、存单、借据及现金,深入到村、队、户,为农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行社脱钩后,该社开发的农户贷款证、联保贷款、信用约定贷款“三大”信贷品牌被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确立为“随州模式”,特别是农户贷款证贷款方式更是从随州走向全国。2005年省联社成立后,随州农信社大力实施“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支农工程,扩大农户支持面,对涉农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贷支持。
近年来,随州农信社更是把支农服务放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来抓: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实行信贷员“四个一”包村服务制度、推行信贷服务“110”制度、大力实施 “阳光信贷”流程。
60年的历练,60年的积累,60年的沉淀。在新的起点上,随州农信社将扎实有效地当好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谱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