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联保贷款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解决农户贷款难、信用社放款难而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支农贷款方式。
虽然大联保体贷款有其独特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抵押物品匮乏的局面,并利用金融创新的形式扩大金融投放量。但是,农户联保贷款存在的隐性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规避联保贷款的隐形风险,农信社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大力宣传并加大激励的力度,使大联保体贷款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只有制定相关工作流程与细则,利用多种宣传与激励措施,才能把大联保体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使这项金融创新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同时,规范大联保体贷款操作流程是大联保体贷款业务开展的保障。农村信用社应制定详细、具有操作性的系统流程。必须搞好贷前调查,细致地了解农户经营项目与经济状况,坚持信用评定标准,禁止弄虚作假与逆程序操作,建立完善的农户联保体档案,跟踪农户经营状况,有效防止信贷风险。
扎实推进“三信”评定建设是大联保体贷款业务开展的基石。农信社应充分认识到“三信”评定的重要意义,把信用建设做好做实,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联保贷款开展提供有效支持。积极推动“三信”工程建设,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只有针对当前信用建设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创新工作形式,才能把信用工程建设与引导农民紧密结合。
在解决农户实际问题的同时,将诚信教育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逐步使他们自觉强化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结合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对“三信”工程建设进行评定,通过新闻媒体等对信用活动进行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
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性扶持是大联保体贷款业务开展的有力补充。针对目前农村缺乏可抵押物的局面,农信社可积极引导农民寻求政府部门组建的农业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公司在专业合作社融资担保中的作用,通过和担保公司的合作,构建信贷风险保障机制,降低贷款风险。
农信社还要依靠地方党政、公检法等部门联手打击“赖帐户”和“钉子户”,依法惩治不讲信用的人,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警示等手段,推动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和规范。
此外,在做好以上几项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规范贷款操作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避贷款风险、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