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廊坊办事处对6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两天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组织了一次开卷考试。在交卷时,学员们脸上居然是神情各异:有的欣喜、有的怅然、有的无言、有的凝重。
难道开卷也很难?不错。考试内容虽然全部出自授课内容,但很多并不是原文,问法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一个大前提就是在两天的培训过程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最后两道主观论述题需要学员们充分发挥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回答。
考试结束后,授课的李教授说:考试只是对学习情况的一次检验,之所以开卷考试,就是为了检查你上课时认真听了没有、笔记做得好不好、对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最主要的是要告诉大家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多读书并深入体会,掌握党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实践。
李教授的话,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个四字成语——“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的成语源自一个典故。话说宋朝时代的皇帝宋太宗吩咐大臣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且很有价值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宋太宗很喜欢读书,他坚持每天阅读,不仅找到了很多乐趣,而且处理起国家大事也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读起了《论语》。
毋庸置疑,开卷的确有益。因为读书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也能陶冶人的性情,能够激励人的斗志,能够培养人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应该大力提倡“开卷有益”,让乐于读书成为我们良好的习惯,让勤于思考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法宝。
但如何让开卷更为有益,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之上提到的开卷考试一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会读书,把书读到能够“日新”的程度。有了新观念、新思路、新创意、新作为,就会产生改变命运的作用。形成自已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