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为民间格言,见于多种白话文著作。其中“挨打”喻指贼受到的各种惩罚;“吃饭”喻指贼的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光看贼挨打,别看贼吃饭”的意义在于教育人们遵纪守法,靠诚实劳动致富。它告诉人们,偷盗等犯罪行为是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铤而走险。
如同许多民间格言、谚语一样,“光看贼挨打,别看贼吃饭”也产生于封建社会。大家知道,道德准则、法律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对于封建社会中的“贼”和“偷盗”,也要历史地、具体地加以带阶级性的分析。新时期经典电影《城南旧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姑娘英子与一个贼人在废墟邂逅,遂成忘年之交。不久,由于警方从英子这里得到线索抓捕了这个贼人。这个贼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影片将贼人赴法途中,英子那纯洁明静又不知负疚的眼神与贼人的微笑对在一起,给了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价值观上的启迪。同时,影片又将贼人的偷盗这种反社会行为与供养自己弟弟上学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思考从道德、法律层面深入到了对社会制度的思考。情比理大,理比法大,革命不承认法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恶势力重压下,无产阶级政党所发动和领导的革命是不会认同当时的所谓“法律”的。然而,“革命”是阶级的有组织的行动,因此,任何时候我们也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杀富济贫”或“杀富济己”。
“光看贼挨打,别看贼吃饭”走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今天,这句格言仍然活着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犯罪是达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前提。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的社会制度下,这条格言有着积极的益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