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今年存款准备金不断上调、放贷额度收紧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要贷款,银行总是要附加不少条件,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企业要价,如联手企业虚增存款,或者要求企业要有一定比例的存款,还有回款能否到该家银行等。与此同时,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上浮,没有10%的年利率,一般很难贷到款。一时间,银行从“要求”到“要价”,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势,而有求于人的企业除了接受那些“苛刻”的条件外,似乎已没有别的选择。
银企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其既是资金借贷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中,一些商业银行在企业面前总是以“支持者”自居,而视企业为“被支持者”,把自己看成“老大”,把企业看成“跟班”,在目前表现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迫使企业参与违规操作。在存款考核压力下,一些银行为了虚增存款,而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不惜冒着在没有实质贸易往来的情况下,向供货商打款的风险,以此接受银行提出的配合其操作放大存款的要求。比如银行贷1亿元给A企业,A企业把这1亿元拿到该银行做定期存款,然后以存单质押给银行;如果银行再贷给A企业8000万元,A企业可以暂时把8000万元里的5000万元又存在该银行,这样该银行的存款能从1亿元迅速地增长为1.5亿元。二是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节节攀高,一些银行提出的贷款利率已达到基准利率的1.5倍。如若接受银行提出的配合其操作放大存款的要求,实际上又“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显得有些“趁火打劫“。三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淡漠。在银根一再紧缩,货币政策持续偏紧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贷款变得越来越难,银行围着大企业转,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甚至一些银行宁肯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也不愿进入中小企业市场。以温州为例,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间接流入约占10%。
由于缺乏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倒闭潮”再现。近期,从温州到东莞等沿海一带,关于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的消息不断传出;由于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更由于帮助银行虚增存款,相应的成本都由企业承担,中小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很可能就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上半年因为融资难、成本高,浙江1万多家企业倒闭;由于银行的强势作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扭曲,银行和企业之间不再信任,而是互相哄瞒、互相躲避,更甚至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泛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同一把“双刃剑”,极大地伤害了银行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原本是明确的,即鱼水不分、荣辱与共,既是资金借贷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银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支持企业无疑等于支持自己,尤其是在目前,信贷萎缩、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下,银行更不能以强势者自居,强迫企业围着自己转,而是要放低身段,重新调整好双方的关系,把企业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金融服务手段,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这样的银企关系,才是真正的双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