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生于1932年,1963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后来一手缔造了日本7-11,并担任日本7-11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等公司董事长兼CEO。曾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是日本著名企业家。
铃木敏文自传——《我的零售人生》节选
创业伊始,我们就从美国7-11经营的快餐中挑选了几种引进到日本的店铺中。但是美国的快餐食品在日本却卖得不好。开发适合日本的快餐食品就被提上了日程。
说到日本快餐,那当然是便当和饭团。我的建议一出口,就立即遭到反对,说这样的食物家家户户都会做,肯定卖不出去。
真的是这样吗?正因为饭团和便当是日本人每天都要接触的食物,所以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7-11的饭团经营从1976年开始。两年后7-11开始研制用海苔包裹食用的饭团,不久就推出了业界第一只手卷式饭团,一上市便获得好评。后来的关东煮、面条等都是基于这种想法开发出的商品。
这些被称做日常商品的快餐,是由商品部负责开发,并与日常商品的厂商的负责人们共同组成团队研究出来的。这个团队叫商品开发小组,坚实了7-11独立进行商品开发根基。
7-11的快餐类新品,每天中午必须经高层试食过才能销售。我有一次尝了一口红豆饭,发现味道有点不对,就找到生产负责人询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红豆饭是用普通米饭的生产方法制作出来的。
我马上作出了指示,红豆饭使用的米饭必须是蒸制的才行。要蒸米饭,就必须在全日本的7-11专用工厂中,投入新的米饭制作设备。这需要相当高昂的投资费用。但是为了追求终极品质,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引进新设备。同时让员工们寻找最适合制作红豆饭的江米。
最初,商品开发小组一般都是基于现有的设备,努力考虑如何开发出美味食品。有时,使用既有的设备,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确实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最早开发红豆饭的时候,开发小组搜集了数十家店铺的产品以及地方上广受好评的红豆饭一一进行比较研究。所有的开发组员工在充分了解了红豆饭所使用的必须是蒸出来的米饭后,依然以工厂中没有蒸米饭的设备为由,断然认定提供蒸米饭是“不可能”的。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不可能”的原因依然存在的前提下拼命努力,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不可能”的原因,为“可能”扫除障碍。
但是,追求终极品质的快餐食品在销售上也要讲究方法,并不是好吃就一定能卖得出去。店铺都是提前一天进行订货的,订货时,并不清楚第二天究竟会接待什么样的顾客,销售出什么样的商品。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假设的情况进行订货,然后根据第二天的销售情况验证假设的结果。
假设并验证,将这变成可能的是1978年引进的信息系统。
■编辑点评
形似而神非,这便是当前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与这些世界知名企业在经营当中的差距,但到底差在哪里?本书中铃木敏文亲自品尝7-11便当的故事,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