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名称: 河南省邓州市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追随形势 升级服务


  三年前,面对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土地上的多是老人孩子,农田“种不了,种不好,管不到,收不了”的局面,邓州市供销合作社依法注册成立了邓州市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以来,通过为农民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作物种植、管理、收割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做出了贡献。合作社也因此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专业合作社,相继入选“河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和201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在多年的发展中,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作到了规范管理、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广。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有入社农户1043户,带动农户4860户。合作社的入社社员延伸到邓州市以外的内乡县和毗邻的湖北省襄阳市,其中内乡县四个村的社员集体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服务当农村经济大局,其发展模式也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探索。

  合作社理事长张家本介绍说:“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入社社员能提供统一的农资服务,合作社与生产厂家的购买合同,使得农户的终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时合作社对各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抗性、产量、品质及综合性状的比较,确定推广使用的品种。3年来,合作社共为社员提供小麦良种520万斤、玉米良种47万斤、优质化肥6000吨,累计为社员节约投入290万元,为社员增加效益1200万元。”

  此外,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聘请10位中高级农艺师,培养32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第一线为社员提供从种子、农资的选购到播种、施肥、除草、防病、浇水、收获等一条龙服务。为社员免费提供品种、价格、政策等涉农信息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培训及统一的机耕机收服务。仅机耕服务一项累计为社员节约400万元。

  合作社强大的服务功能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社员们加入后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样的苞谷种子,在别人那里买要每亩32—38块,在他们这里只需要20块就中了。今年已经供了大几万斤这样的苞谷种,我打算组织社员就近到地里去观摩、去对比。让社员亲眼看到合作社提供的种子就是好,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提供的配方肥也是好东西,货真价实,用了庄稼长得好、抗倒、抗病,还改善地力。而且合作社为社员犁地一亩便宜10块,农药外头买4块一盒,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只有1块线一盒,相差三四倍。总之,合作社是给社员办实事办好事的。”作为合作社的社员,该市构林镇河上村党支部书记这样评价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着形势的变化,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升级其服务,为了解决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的发生,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将农民不愿种、种不了和效益不好的承包地委托合作社代耕代种,合作社承诺每亩效益比自己种要高15%的收益。目前,合作社把5000亩托管田建成小麦良种繁育田,实现了小麦从商品粮到种子粮的变化,社员由此每亩增收300元。

  扶持资金如何使用

  穰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强大服务功能不仅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也赢得了政府的认可,在其发展中合作社除了申请到河南省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外,也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70万元的相关农业项目财政支持。

  合作社理事长张家本表示:“在合作社贷款难、融资难的背景下,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扶持资金,有了这笔资金合作社就步入良性循环的道路。”对于这笔资金的使用,张家本做了比较长远的规划,在他看来要想真正办好合作社,就不能囿于服务社员,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服务社会、服务农民。张家本表示:“合作社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同时,下一步要带领社员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这里种田有句俗话‘十亩田、一亩园’。因此合作社实施了穰原牌晚秋黄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三年树龄示范园60亩,二年树龄示范园80亩,一年苗龄示范园500亩,在这500亩中,其中有230亩得到了财政资金扶持,这将大大减轻合作社的负担,促进该项目的完成。”

  这样的项目一旦推广成功,社员就会从经济上直接收益。张家本表示:“晚秋黄梨3年进入丰产期,亩产4000斤左右,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万斤左右,亩销售收入可达数万元,而小麦玉米等常规农作物年收益只有1000余元,经济效益增长10倍以上。”在这个项目上,通过合作社组织观摩宣传和农户带动,已有320个农户参与该项目,并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入社。

  不仅如此,由于看到了该项目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邓州市已经将合作社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市委书记召集邓州市农林先关部门到合作社召开现场会,要求该市今年落实高标准晚秋黄梨示范基地建设任务3500亩,同时规划三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如果这一切得到实现,还将会同时带动了当地运输、包装、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张家本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