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农村信用社以利息收益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如何拓展中间业务,增加业务品种,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提升农信社经营效益促进发展的首要问题。
当下,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思想认识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吸存放贷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的拓展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加以深入研究,使得目前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开办代发工资等简单的代收代付业务,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这对于中间业务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信用社虽设置中间业务拓展部门,但在管理、职能、人员等配套上明显不足,中间业务处于单项开发分散管理状态,分工合作不严密、职责不清、办法不一,使得中间业务没有摆脱面窄、量小的局面,客户对已经开办的和即将开办的中间业务认识程度不高,使得中间业务的推广受阻,新的中间业务不能有效拓展,并与原有的业务形成断层,致使中间业务发展迟缓。
服务功能较弱。中间业务发展必须要借助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农村信用社虽然实现了区域的计算机联网,但由于点多面广,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同时,农村信用社对中间业务开展的预期效益估计不足,投入较少,导致中间业务裹足不前。
缺少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跨度大,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线从业人员综合水平普遍偏低,服务观念与客户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开展中间业务对多数员工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思维更新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加快农信社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思路及对策。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员工要切实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其作为与存贷业务并列的主要业务之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要调整思路,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在经营管理的机制上营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动和保障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尽快实现经营业务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健全体系,规范流程。农村信用社应组建专门部门负责中间业务的市场调研、制定发展规化以及新品种的研发和设计推广;制订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业务指导、考评评比等,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责任制,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评领导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及培训机制,出台一套鼓励创新中间业务的奖励办法,群策群力,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人人求创新、思创新、出成果的良好局面。
加快创新,强化营销。首先要全方位的宣传和推销中间业务的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通过培植稳定的客户群体,推动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其次要选好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在积极发展各类代理保险业务、各种结算性代收代付业务的同时,通过建立和扩大ATM自动取款机,POS消费系统等,大力发展银行卡和特约商户,积极改善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带动和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再其次应以向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业务技能为基础,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加快业务产品整合,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推出面向客户的多元化、一体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理财、信用卡等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投入,提高素质。农村信用社目前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还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首先应把有限的财务集中于电子化建设,注重科技效率的发挥,并尽快实现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营销、运行以及管理全过程的电子化,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其次是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选拔业务精通且具有开拓意识的员工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