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中央银行施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目前又正值反通胀的攻坚时期,这一复杂的宏观环境给农信社的经营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挑战。
影 响
今年以来,为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频繁动用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已上调了1个百分点,上调幅度分别达到40%及18%。从目前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农信社的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必然的,从组织资金到信贷管理,从业务发展到风险管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持续增加,可用资金受限。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对金融机构影响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必然要采取措施收紧银根,提高准备金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调控手段,同时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以来准备金率的6次连续上调,使农信社的可用资金不断受到冻结。
信贷扩张难度加大,导致系列问题产生。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央行加强了对信贷扩张的控制,一方面控制信贷总量全年在适度范围内增长,另一方面控制信贷投放的月度均衡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放缓,信贷扩张放缓,这可能会导致三个问题:
首先是影响农信社的盈利水平,目前农信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基本维持在80%以上,信贷规模受控,贷款利息收入增幅放缓,必会影响农信社总体的盈利水平。
其次是影响农信社对存量风险的化解能力,盈利水平受限,会连锁反应到农信社的风险化解能力。目前农信社普遍存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较少、风险资本计提不足、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情况,这些问题在目前高速发展时期正得到逐步的化解,而收入增长放缓,必会使其化解存量风险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再其次是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农信社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他们的自有资金往往不是十分充足,许多都是靠信贷资金的支持来完成持续生产经营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有部分客户无法获得贷款资金支持,部分老客户贷款到期归还后,可能无法继续获得贷款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生产经营能力以及履约还款的意愿,给贷款造成风险隐患。
存款的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央行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也可能会给存款的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其一是由于新增贷款受限,企业借款产生困难,派生存款相应减少,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没有资金的支持而受到影响,自有流动资金出现短缺,销售回笼资金减少,现金在银行留存时间缩短;其二是部分地区民间金融活动频繁,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大背景下,部分客户会提取存款,加入民间借贷的行列,这些都给存款的增长带来了影响,也给我们匡算现金头寸造成了一定困难。
对 策
在当前经济发展由求快逐步向求稳转变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认为稳健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就是负面的,农信社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抓住发展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突破传统业务类型,实现经营多元化,寻求农信社快速发展与稳定发展的最佳契合,实现均衡式健康发展。
大力营销存款,稳定资金来源。存款是立社之本,发展之源,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面对存款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农信社更要加大组织资金力度,确保存款来源充足稳定。首先要稳定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在农信社各项存款中占比一直在80%左右,稳定储蓄存款就能让农信社的资金来源有了基本的保障。同时农信社一定要牢牢守住农村金融市场这块阵地,以农村为基础,向城市储户市场延伸;其次要大力营销对公存款,增加基本存款账户保有量。对公存款成本低,一次营销,多次受益,农信社可以对市场上的对公存款客户进行排查摸底,发掘潜在客户,有计划有目的逐个营销;再其次是对贷款客户,应尽量要求其将基本账户迁入农信社,这既营销了低成本存款,又可以监控客户资金来往,防范信贷风险,对基本账户无法迁入的,应根据企业往期的资金流情况,在贷款审批时,对客户流动资金核定一定比例的归社率。
严格信贷管理,提升贷款质量。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由于信贷总量受到控制,从而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但同时也从侧面起到了防止信贷盲目投放的作用。农信社可以利用这一时机,不断细化经营管理,优化贷款质量。首先要逐步实现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所有业务应有相关制度相配套,并对现有制度、流程等进行完善,实现制度完全覆盖风险,并通过对制度的有效执行规避风险;其次要严格信贷管理,切实执行好贷款“三查”制度,严格“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的执行力度,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期限等条款,防范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在信贷总量受限的情况下,切实防范新发放贷款产生风险,提高贷款质量。
优化客户群体,配置贷款资源。目前贷款规模明显受控,为了使有限的资金更具安全性、效益型,农信社要进一步优化客户群体,合理配置贷款资源。其一是在宏观层面,禁入国家淘汰类行业,优先进入国家鼓励类行业,对国家限制类行业贷款,应逐步压缩规模,不断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期限结构,防止贷款集中度风险;其二是在微观层面,建立客户淘汰制度、黑名单制度、优质客户扶持等制度,对信用等级评定较差客户、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可以缩减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增加贷款发放附加条件,甚至可以拒贷。对优质客户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适当给予优惠条件。农信社要始终坚持贷款的主动权,使有限的贷款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拓展中间业务,增加盈利渠道。农信社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存贷利息来实现收益,盈利渠道较单一,这一情况在近年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但是变化程度较小,利息收入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下。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信贷总量受控,贷款利息收入增幅减缓,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业务的多元化,以此来拓宽盈利空间成为必然。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首先农信社要不断开展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包括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保险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来说,既可以增加业务收入,又为企业提供了另外一种融资渠道,在信贷规模严控的情况下,更应大力倡导;其次农信社要大力推动对已有中间业务发展,对外应加强宣传,逐步创建有影响力、在当地市场占有率高的中间业务品牌,对内应加强对员工的激励考核,建立全员营销机制;再其次农信社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核定中短期中间业务发展目标,并将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落实具体责任,采取措施,确保成效。
营运富余资金,提升盈利水平。目前农信社普遍存贷款比较低,富余资金较多,应做好这部分资金的营运工作,防止资金闲置,在合理匡算头寸的基础上,可采取存放同业、购买债券等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经营效益。
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短期内可能难有显著成效,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必会改变农信社的经营理念、业务模式,让农信社从被动经营向主动经营转变、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在业务管理不断精细化的同时,实现风险分散与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