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编辑的话


  7月CPI上涨6%,而在这个高CPI时代,很多原料和产品的涨价都成为必然。食用油价格日前最终冲破了“限价令”,站上了上涨台阶,这也不算什么新闻。在通胀预期之下,是早晚要走的一步。食用油涨价的理由无非是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消费旺季来临等三个因素影响。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三点:

  一、作为生活必需品,一桶油上涨20%,在连锁反应之后,很可能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生活费用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20%。因为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很可能会诱发食品加工、餐饮业的全面调价,进而推高各项生活、生产成本。

  二、食用油涨价过后,在玉米、大豆、花生等上游农产品即将收获的时节,是否能够鼓起农民的腰包、提高农民的收益,而不只是带给农民生活成本大增的物价压力,值得商榷。

  三、食用油涨价不意外,意外的是发改委的“限价令”根本不能够阻止食用油企业的涨价行为,市场自由和政府监管在持续不断的价格变动时逐渐形成了悖论。人们在质疑“看得见的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力时,也应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吉宝飞、米雅娜采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