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上涨6%,而在这个高CPI时代,很多原料和产品的涨价都成为必然。食用油价格日前最终冲破了“限价令”,站上了上涨台阶,这也不算什么新闻。在通胀预期之下,是早晚要走的一步。食用油涨价的理由无非是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消费旺季来临等三个因素影响。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三点:
一、作为生活必需品,一桶油上涨20%,在连锁反应之后,很可能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生活费用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20%。因为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很可能会诱发食品加工、餐饮业的全面调价,进而推高各项生活、生产成本。
二、食用油涨价过后,在玉米、大豆、花生等上游农产品即将收获的时节,是否能够鼓起农民的腰包、提高农民的收益,而不只是带给农民生活成本大增的物价压力,值得商榷。
三、食用油涨价不意外,意外的是发改委的“限价令”根本不能够阻止食用油企业的涨价行为,市场自由和政府监管在持续不断的价格变动时逐渐形成了悖论。人们在质疑“看得见的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力时,也应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吉宝飞、米雅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