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生于1932年,1963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后来一手缔造了日本7-11,并担任日本7-11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等公司董事长兼CEO。曾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是日本著名企业家。
他将7-11便利店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连锁便利店企业,他主政伊藤洋华堂成为全球领先的百货零售企业,他认为企业要因时而变、哪怕朝令夕改,他坚信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铃木敏文自传——《我的零售人生》节选3
对于崇尚客户至上、从来没有做过工薪族的伊藤先生而言,要理解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会的存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最后,他还是听从了我的劝说,认同了工会是一面可以反映经营者状态的镜子这一说法。
不过,比这还要困难的,是让他明白企业上市的重要性。
随着店铺越来越多,伊藤洋华堂的外债也膨胀开来。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炒股,懂得一点证券知识,这时我意识到需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了。
一旦上市,公司就要对外公布自身的经营状况。即使是在今天,上市依然是考验企业经营的一道关卡。可见,在当时要说服企业所有者同意上市有多么困难。
伊藤先生对于从高股价中获得周转资金同样存有疑义,他并不想因此惹上什么麻烦。
公司内部持反对意见的也特别多。法律顾问、与伊藤洋华堂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证券部部长也表示不赞同,还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是,企业要成长,就必须得上市。经过我坚持不懈的游说,伊藤先生终于同意了我的意见。我于是委托在野村证券工作的大学同学从中牵线,帮助伊藤洋华堂于1972年在东证二部上了市。
我之前在东贩工作时就坚持炒股。由于投机性股票风险太高,有可能会损失本金,于是在进入洋华堂的前一年,我把手中的股票重新进行了估算,全部换成了当时最坚挺的松下电器。
后来伊藤洋华堂的工作忙碌起来,我也就没有时间打理股票了。没想到,借着伊藤洋华堂上市的机会,我也身份一转,从散户变成了上市企业方。
我当初并不是想做商品流通才进入洋华堂的。前面已经说过,我是想做自己的独立项目,为了寻找投资才误打误撞进入了洋华堂。
但是,既然选择留在洋华堂,我就要对自己的选择和做事方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没有受到公司的牵制,就算遭到反对,我也会说出想说的话,向自己想做的事发起挑战。
一旦我认为一件事值得去做,我就会不顾反对拼命说服别人以获得支持,将事情做下去。这是需要勇气和韧劲的,我认为这种能量和韧劲并不是我独有,而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
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呢?
我们进入一家公司,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托付于这家公司,每个人都尽量避免出错,以谋求职位提升,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导致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司的制约。
牵制大家的东西有很多,地位、职位、收入、职场评价、跟周围环境的契合度、虚荣心等等,它们都在制约我们勇气和韧性的发挥。
特别是在一家公司中,一旦受到牵制,就想讨好每一个人,成为别人口中的“好人”。“好人”容易丧失直面严酷现实的能力,更不用说挑战困境的勇气。
如果我也受制于洋华堂,那么我就不会在后来想到开创便利连锁店事业。但正因为此,我才变得更加重视自己的存在,对自己更加负责任,于是才创造了之后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待续)
■编辑点评
伊藤洋华堂并不是铃木敏文的最终事业追求,但通过坚决提议企业上市这件事来看,铃木敏文对自己认准的目标是一定要坚持到底的。
正像他自己所说,进入伊藤洋华堂属于误打误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进而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才是他的最终诉求。
当然,那是一个属于创业者的时代,对于当下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来讲,不是要去学习铃木敏文是怎样利用伊藤洋华堂这个平台的,而最重要的是领悟其矢志不渝的斗志与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