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门店资源、技术设备、物流系统、配送能力等是企业硬实力的话,企业文化、管理人力的方式等则可以称作企业的软实力。在许多企业,硬实力是看得见的东西,而往往是暗流汹涌的软实力,冲垮了企业的“堤岸”。
租金上涨、通货膨胀、物流成本等压力,零售业或许已经或正在慢慢适应,而企业文化、人才管理等“慢火候药剂”,也许在关键时候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请看第八届全国连锁超市战略发展论坛上一些老总亮出的各自软实力之剑。
为什么员工不愿离开?
零售人才的压力并非多办几场招聘会就能解决的,更多的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何婕(四川互惠商业集团总经理)
奋斗成功论是互惠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惠超市,全公司上下团结的企业文化,也让互惠不畏惧人才流失。
互惠超市任何一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虽然管理很严格,但所有的员工都把互惠当成自己的家,甚至一些离开了互惠的员工兜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公司。因此,虽然互惠不能给员工最好的待遇,但却能给员工一个最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员工不愿离开公司的原因。
此外,每年一次运动会,强调在竞赛中熟悉位置、职责和配合,强调军人作风,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爱岗敬业中去创造尊严。每年一次中秋联谊会,每年一次元宵节大联欢,员工和家属参加,供货商、消费者和社区居民参加,通过这些文化、体育活动,使互惠商业文化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
李燕川(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超市发,“家文化”=“成长之家”+“幸福之家”。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将超市发打造成员工的“成长之家”。给员工一个平台,规划自己在超市发的成长之路,通过考核几年之后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比如:3年之后做主任、5年之后做店长、7年之后做副经理。
二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幸福之家”。让他们在进入超市发的卖场里,在商品的选择上,有种回家的感觉。
我喜欢用这句话诠释我们的企业文化:在超市发这个大家庭中,没有家长,没有孩子,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我们这个“家”经营好。
钢铁“锻造”人才
企业在人才管理的时候,不仅要不惜重金,更要有独特的方式,这样才不至于让“煮熟的鸭子飞掉”。
何婕(四川互惠商业集团总经理)
互惠的管理就像一个军事化的学校,每个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后才能上岗。新员工要培训3个月,老员工每2个月就必须回来参加培训,培训达不到标准的就降级。其中,还包括军训等体能和意志力锻炼的内容。
就在今年5月,互惠的老员工刚刚结束了一场大规模军训,包括互惠的高级管理层全部参加了培训。
正是这样大规模、标准化的培训,使得互惠用“钢铁训练”打造了一条持续的人才流水线。在互惠超市,门店开业与人才培训几乎是同步进行,几乎是“这边培训出一个店长,那边就有一个门店等着他来了开张”。
除了军事化训练外,互惠还成立了校企培训基地。由企业与学院共同选定教师和审定课程,并将部分课程置换为企业实施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零距离地体验市场环境和无缝对接企业管理文化。
董松平(安徽台客隆集团副总裁)
在台客隆的团队建设中,创造企业的“发动机管理”文化,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在年轻人才的培养机制中,营造危机、可替代竞争氛围,重要岗位AB制。台客隆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在于,3年内赠送核心管理团队25%的企业股份。
此外,台客隆在未来3年内有建立培训基地的计划。具体时间表是,2011年,建立台客隆培训学校,完善培训教材,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师;2012年,与大学联合办学,设立台客隆专科班,培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梯队人才。2013年,与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协作,输出台客隆讲师参与对外专业培训。
领导者的“术”
有企业文化熏陶,有优秀管理,对于留下好人才仍然不够,因为,一个好企业,必然有一个好的领导者。
朱正耀(浙江海港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要相信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有时候企业并不需要职业经理人,因为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太浮躁,没有经过企业文化的沉淀,企业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只是过一个桥而已。他们往往把蓝图描绘得很好,但并不知道如何落地,结果摔得很惨重。
每个聪明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术”,就是如何搞定人。一个不懂“术”的领导者,总是从老板的角度想,员工干多少活,就发给他们多少钱。但是员工也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老板发多少钱,自己就干多少活。
其实,许多员工需要被激励,企业并不仅仅是交易和交换,领导者的魅力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每个企业都在起起伏伏中发展,衡量一个企业有多大,不是企业现在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当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有多少人在帮助自己。用金钱建立的管理体系一碰就碎。这个时候,领导者的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董松平(安徽台客隆集团副总裁)
我虽然是公司的股东,但我在工作中从来就不把自己当成老板,而是一直把自己当作职业经理人来对待。我一直认为只有所有者职业化了,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才能使团队工作更职业化。一个企业要提升,关键在于领导者要拥有好的文化素质和好的职业素养,否则企业档次永远提升不了,团队的素质很难提高,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也很难营造。
作为领导者,要懂得三个词:客观、心态、素质。也就是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每一位员工,让他们有一个公平的环境,在台客隆,凭业绩论英雄,凭能力坐位置,凭位置得报酬;时刻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作为总经理,心态不好不仅影响自己,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员工;有良好的素质,员工才会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