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类店铺店庆何以均告成功?


  今年6月,某公司多家店铺的店庆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A店、B店、C店。

  注:门店同比区间为开业起顺延18天

  以上3家店铺各有特点,C店相对成熟,有丰富店庆活动经验;B店经过两次店庆的历练,走向成熟;而A店则是首次组织店庆活动。是什么让不同定位、不同地域店铺的店庆活动均如此成功?他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点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经验呢?

  

  店庆成功关键

  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店铺,其销售增长方式不同,经营重点不同:(见表二)

  新店以量为主提销售

  店庆活动对于新店而言是一个展示全店实力、提升知名度、扩大顾客群、磨合人员的重要时机。针对新店客流稳定性较差、顾客忠诚度低的问题,提升顾客来店数是新店促销活动的重点,也是新店提升销售的关键点。A店本次活动交易量提升直接带来了5300余万元的销售。

  成长期店铺量质并重提销售

  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顾客资源的成长期店铺而言,单纯依靠交易量提升难以保证销售额的大幅增长,一方面采用聚客手段增加来店人数,另一方面围绕主客群配备商品,努力提升来店客质量是此类店铺提升销售的关键手段。B店本次活动销售的提升正是来源于此。

  成熟期店铺以质为主提销售

  成熟期店铺由于面积等硬件因素的限制,很难依靠大幅增加交易量来提升销售。而且由于定位已比较清晰,固定客层已然确定,“抓住主客群,催熟有培养潜力的顾客”是此类店保证大型促销活动成功的关键。以C店为例,活动的主题思路是:以提升顾客质量拉动活动销售,所有相关工作都围绕这一主题思路开展。几年来C店店庆“交易量”从数字上看小幅震荡,但数字背后则是“有消费能力的顾客”构成越来越大,顾客质量越来越高——这直接体现在近年店庆,该店客单价同比提升一直在20%以上。

  

  店庆活动出现的转变

  转变一:从过去只重视爆发性的最高日销向重视活动全程销售转变(见表三)

  C店×周年店庆最高日销X万的纪录成为集团店铺店庆活动的一个里程碑,集团也掀起了抢抓店庆活动的一次高潮,集团各店积极响应的同时,部分店铺也陷入了“抓店庆即抓最高日销”的误区,为创造最高日销,大量堆积特卖品,将活动资源集中在一天使用,甚至出现了“将前期销售补入店庆某一天”的情况。为此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淡化最高日销的象征性意义。

  今年各店店庆活动同比增幅较大的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快速下滑现象。首先是因为结合之前的经验,各店的货品准备比较充足(特别是畅销款式和畅销尺码),活动后期的补货也比较及时;其次是各店合理分配了营销资源,各阶段的力度也相对均衡;第三店庆不是特卖会,若过于偏重特卖品销售,由于特卖品货源、款式、尺码等不足,其吸引力会持续下降。进而导致活动档期内无法持续旺销。活动最高和最低日销相差较大,活动后劲不足。今年各店更重视正品、应季品的销售,特别是××店一改过去以季末商品和特价品作为主力商品的惯例,秋季新品成为今年活动主角。

  转变二:集客活动从过去的“大众普惠性”向“小众独享性”转变

  这种转变去年就有店铺开始尝试,在今年则成为各店活动的一个共性特征。首先,大部分店铺的店庆活动已经成为“品牌”,品牌厂商非常配合,能够拿出足够有吸引力的价格和商品保证活动的吸引力,消费者也对活动有了很高的认同,仅凭商品力和活动的品牌号召力就可聚集大量客流;其次,各店媒体宣传水平提升,媒体宣传已经能够达到聚集大众效果;第三,20%的顾客创造80%的利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聚集优质顾客的“小众独享性”活动自然成为主流。

  转变三:店庆从简单的“促销活动”向展现店铺的“营销活动”转变

  在商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的今天,百货店的竞争已逐渐从过去拼商品、拼品牌向拼环境、拼服务转变。本年各店店庆活动中,特卖品、店外商品越来越少,应季品越来越多;花车、特卖场越来越少,顾客休息区、商品寄存处不再被占用;店庆前期的多渠道组合宣传,活动前后的软文炒作,活动期间各行业合作伙伴的配合支持,活动后的供应商答谢会、贺电等等已被各区域、各类型的集团店铺所共用,店庆已不仅仅是一次大型的促销活动,更是一次向店内外展示店的形象和实力的盛宴。不过,在整体运作方面,集团的很多店铺与国内外同业相比尚显不足,该企业2010店庆在组织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张志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