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靠品牌争得市场,靠名牌站稳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拥有的无形资产,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要围绕主导产业、生态农业,发挥行业、产业、区域和特色优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建品牌,提升效益,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应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积极作为,服务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商品基地、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出不了田、入不了市、进不了厂、上不了架等“卖难”和“卖贱”的突出问题,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实现助农增收,扩大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份额。
路径一:把品牌富农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务。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获利效应、促销效应、竞争效应以及规模扩张效应等优势,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实施品牌富农战略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要履行职能,强化服务,把“品牌富农”作为支持“三农”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发展规划、资源利用、功能深化、机制完善和购销保障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立足当地资源和生产优势,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参与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成规模、品质高、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公司+基地+品牌+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框架,发挥合作优势,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造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绿卡”,实现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路径二:把更新观念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素。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进程中,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要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品牌意识,激发内在动力,增强“三种意识”:一要增强质量意识。从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到追求农产品品质优化上来,大力发展名、优、新、特、稀农产品,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走高效、优质农业发展之路;二要增强市场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趋同性,鼓励帮助生产管理规范、质量体系完善、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走市场农业之路;三要增强宣传意识。新闻宣传、供销合作社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农产品品牌“三上一亮”(上电视、电台、报纸,亮农产品品牌),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文化牌”、“科技牌”、“健康牌”、“绿色牌”、“放心牌”等,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
路径三:把完善机制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义。一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基金,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参与、保护名牌农产品的开发,形成强大合力;二要建立投入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广辟资金渠道,增加有效投入。逐步建立开发基金、风险基金和奖励基金等,以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和效应;三要建立服务机制。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资金、技术、信息、贮藏、保鲜、加工、运销等系列化服务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要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创建制度;五要建立创新机制。在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以科技为支撑,调整结构,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开展产学研联合,运用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进行产品开发,通过技术、质量、文化、营销、服务、传播等品牌要素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丰富延伸品牌内涵,提升刷新品牌形象。
路径四:把资源组合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义。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力量,是品牌培育的主体,要发挥作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对小的品牌企业实行联合重组,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放大品牌效应。合作经济组织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搭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结成资金、技术、信息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营销服务、维权服务、培训服务及政策咨询等一系列综合服务,组织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种植、养殖,供销合作社通过组织实施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和“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带动农民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品一牌”,使农民“种有所导、产有所销、销有所包”,实现千家万户的农民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路径五:把市场营销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旨。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推行农产品生产与经营对接,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与基地农户对接,是现代流通方式的基本内容,是推动农产品流通的有效途径。要带动农民经纪人进入流通领域,在主产区按镇建立农民的流通合作组织,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支持龙头企业进入市场。政府推行“以奖代投”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入市场;组织大宗农产品与连锁企业对接。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推行“基地+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的直线销售;建立示范商品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拓展销售市场,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物流配送等等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路径六:把联合合作作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要诀。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富农工程,必须坚持社会联动,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配套联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一要积极扶持发展。优化农产品品牌培育环境,努力解决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问题,通过制定产业、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政策,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完善有关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加强品牌保护。农委、工商、质检、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要研究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维护品牌权益;三要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实施“品牌富农”战略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企业创品牌、保品牌、用品牌、品牌富民的经验做法,宣传典型、表彰先进,为农产品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