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夯实“金字塔”的根基
——安全监管的“温州模式”
李春霞

  今年3月5日,温州市百家企业联合发起“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倡议。图为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左二)、副市长孟建新(左三)、市人大副主任卓高柱(左四)、市政协副主席姜嘉锋(左五)正在参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签名墙。 郑益群 摄

   国务院安委办“三项行动”综合组和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联合开展的“安全生产在行动” 调研活动,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很多省市结合本地特点,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监管新路,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期,我们刊发“安全生产在行动”系列报道政府篇之“温州篇”,介绍浙江温州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古老而美丽的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率先发展的地方,以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温州模式”举世闻名。而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他们也创建了安全监管的“温州模式”。

  独特现状催生“温州模式”

  温州市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脱胎于家庭工厂,产业以轻工业为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安全生产条件比较差,这使得温州安全监管难度相对更大些。一是企业“低、小、散”的现象突出。据统计,温州市有13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有24.6万家个体工商户,家庭加工作坊式的小企业遍布城乡,产业布局分散,安全生产条件和基础薄弱;二是大部分企业受土地、厂房、电力等要素的制约,“三合一”、“多合一”现象屡禁不止,企业安全设施设备普遍较差。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违章建设的棚屋,安全隐患严重。三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全市有近300万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知识缺乏。

  温州市安监部门成立较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目前,他们主要承担着对2024家危化企业和100多家矿山企业的直接监管,以及对消防、道路交通、海洋渔业等其他相关行业的综合监管。由于涉及面大,管理中存在交叉,监管难度很大,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协作。因此,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明确定位,监管的手段方法也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创新。

  这种特殊的安全生产形势,使温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安全监管之路,创建了“温州模式”。

  2009年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和浙江省政府关于“三项建设”和“三项行动”的工作部署,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平安温州”建设大局。温州市安监局针对当地安全生产形势的特点,紧抓制度建设、基层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与队伍建设,开展隐患排查和源头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在推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办法、建立乡镇安监机构和信息管理库等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

  一年来,温州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并且呈现出继续趋向好转的状态,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三项指标“零增长”。2009年底,温州市安监局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辖内6人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领导的重视为工作添动力

  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温州市安监系统抓好安全生产增添了无尽的信心和动力。2008年7月,新调整的市安监局领导班子经过4个多月深入调查研究后,就全市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形势,特别是温州安全生产的监管能力与温州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基层安监机构建设问题,会同市人事部门形成调查报告,并向温州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提出“抓队伍、强基础”的工作建议,以翔实具体的分析赢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2008年12月2日,温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网络建设进行具体研究:原则同意将县(市、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求30个经济强镇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工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街道)原则上也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管机构,其余乡镇(街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备的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

  2009年3月,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基层安监机构建设、管理体制、工作职责和工作开展等做出具体规定;7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多次召开会议,结合基层基础建设,把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维稳工作、基层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的总体规划进行部署,把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列入安全隐患“百日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为安全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

  人是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安全监管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安全监管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由于经济状况千差万别,温州的做法是在增加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编制的基础上向乡镇(街道)延伸,在重点配备乡镇(街道)专职安全员的基础上,向村(居)延伸,向企业延伸,在村(居)和企业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同时提高安管员的地位和进入门槛。”温州市安监局局长徐蓬勃介绍,向基层延伸的做法,就是为了彻底改变安全监管的“倒金字塔”结构。目前,温州市已有76个乡镇(街道)单独建立安监机构,其他乡镇(街道)均建有兼职机构,专兼职安监人员达到1150人,比2008底增加了135人。

  2009年7月底以来,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维稳工作、基层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的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村(居)安全生产协管员的配备工作。目前,苍南县已配备了800多名村(居)安全生产管理员,瑞安市在300个重点工业村配备了400多名安全生产管理员。徐蓬勃认为,正因为有了基层安监机构作保障,有了一支从市到村的四级安全监管队伍网络,温州市的安监工作效率得以迅速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比往年有了明显好转。

  今年1月,温州市又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执法工作长效机制。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让徐蓬勃在感到责任和任务更加艰巨的同时,也对抓好安全生产充满了信心。该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文件除就安全生产的目标、领域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外,还对乡镇(街道)安监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温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的举措,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走在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前面。

  隐患信息平台创新监管方式

      面对众多的大小企业,如何排查隐患?温州市安监局针对全市安全生产隐患面广量大、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难以进行系统有效的防范和整治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发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采取企业自查自报、安监部门审核的形式,对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并将信息录入系统建库。

      温州市安监局科技信息处高国平处长介绍说,对这项工作,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注,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观看了信息平台的演示。市政府专门下拨170万元作为前期建设经费,在市十一届人民代表会第四次全会上,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从2009年4月17日开始,我局在瑞安市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安监系统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按照‘分片建档,分类管理,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有计划地将全市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录入数据库。”高国平说,经过8个月的工作,全市共排查各类企业7万多家,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优劣,对5.49万家工矿企业进行了分类,依次分为A、B、C、D四类,重点监管C类、D类企业。信息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A类企业11523家,B类企业29358家,C类企业12789家,D类企业1244家。

   “这些企业的隐患数量每天都会发生变化,C类企业隐患整改到位后经过验收就可能升级为B类企业。”高国平认为,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会给其他工作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

      有一件事让高国平至今记忆犹新。一天夜里,正在值班的高国平接到某医院的紧急电话,请求市安监局帮助查找某企业老板的联系方式。电话那头的伤者家属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这家企业的电梯发生故障,一名员工在维修时不慎跌落,摔成重伤。企业负责人派人把受伤员工送到医院后,留下1万元钱就离开了,可1万元远远不够手术费。伤者亲属一时筹不到救命钱,焦急万分,到处给报社、电视台、电台打电话,但都无法联系到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后来,电视台记者想到了安监局的值班电话。高国平接到电话后,在数据库里查找出这家企业的名称,调出企业老板的联系电话,并通知当地安监部门与企业联系。企业老板接到电话后,马上派人到医院缴纳手术费,让伤者做上了手术。可以说这条信息既救了伤者的急,也救了医院的急,更救了企业老板的急。高国平说,“信息平台为安监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夏季台风到来前,我们向相关企业群发了2万多条台风预警信息;国庆前夕,又向存在隐患的企业群发了3万多条隐患整改的提示。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我们也会及时发短信提醒。”

      网上信息是否准确?高国平认为,准确率是有保证的,因为这些信息由企业自填,按规定每家企业一年需报送5次隐患排查治理信息,企业上报的信息由安监中队审核复查后录入信息平台。为提高排查质量,许多地方动员大学生村官参与,在对他们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后,这些大学生村官挨家挨户深入企业协助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现在,全市已有36.8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网上有名’。对排查出来的各类事故隐患,信息平台自动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安监部门分门别类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对其中一些重大且整改难度大的事故隐患还进行挂牌治理。”高国平说,全市共对200多家企业进行挂牌治理,其中省级挂牌的16家企业已完成治理;市级挂牌的49家企业,已完成治理40家,9家还在治理之中。

      目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已成为安全监管不可缺少的软件。

  从小抓起 层层推进

      瓯北镇是温州市的经济强镇,也是永嘉县的重点乡镇,是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一个镇,其经济总量占永嘉县70%以上。据副镇长王林海介绍,瓯北镇下属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81个村(居)、8个社区。全镇有大小企业2万多家,其中商贸企业3500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315家。今年前10个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我们这里的企业多数都是小企业,还有不少家庭作坊。如果瓯北镇的安全生产搞好了,永嘉县的安全生产就出不了大问题。”王林海如是说。

      下面这组数据可以说明瓯北镇对永嘉县的贡献。

      从2006年开始,永嘉县连续3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4项指标“零增长”。2009年前10个月,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80起,同比下降15.4%;死亡71人,同比下降5.3%;受伤252人,同比下降15.7%。

      拿什么保证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王林海说:“我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以来,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建立队伍。镇政府为安监站配了3台车,还配了电脑、相机等办公用品。安监员由原来的2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41名。原来安监员待遇低,现在待遇与公务员一样,人均年收入达七八万元。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全镇有3500多家商贸企业,仅依靠安监员走家串户检查,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会议、宣传册、标语、短信等方式被更好地利用了起来。每年全镇投入10多万元,打出横空标语8000多条。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费用全部由镇政府买单。

      三是重视隐患排查治理。每季度要求所有企业自己组织人员普查一次,安监站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能治理的及时治理,治理不了的上报县安监局集中治理,对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关停。此外,还利用信息平台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由县里出10元,镇里补10元,由驻村干部负责企业网上管理,除了A类和B类企业外,C类企业由镇党政领导挂牌负责,现有42家D类企业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毕。

      四是狠抓责任落实。镇政府层层分解任务,各级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镇党政领导都必须联系挂牌企业,直到这些企业经过整改摘牌,或者因无法整改而关闭。瓯北镇最大的问题是火灾,消防车几乎每天都出动,有时一整天都能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在鸣叫。其实,火灾只算小打小闹,最担心的是群死群伤的大事故。所以驻村干部的任务很重,一旦出了事故,不仅他们全年的7000多元安全奖金全部泡汤,而且还有“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在等待他们。

      虽然有这么多的措施和方法,王林海还是放心不下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因为不少小企业老板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小企业投入少,产业层次低,加上因为土地紧张导致一些厂房、库房简陋而狭小,有的厂房甚至是由生活用房改建而成,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让王林海头疼的还有两件事,一是上级文件太多,一年365天来贯彻落实各级的安全生产文件都不够,有时候难免处于“应付”状态;二是法制不完善,责任不落实,一些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在审批权限上应该属工商部门管,但出事故却找不到负责任的部门了。

      瓯北镇安监站副站长柳明认为,安全工作一年比一年好做了。2004年镇安监站成立,2009年7月独立为安监中心,职能发生了变化,当初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现在是以监察为主。最明显的效果是,事故起数越来越少,2008年发生3起事故,2009年前10个月的事故起数为零。

      说起无事故的原因,柳明有些动情,“这些年,我们镇事故死亡人员多数是外地务工人员,多数死于高空坠落,原因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高空作业常常不系安全带。所以安全培训对他们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大员制度”保证安全责任

      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多带来的压力外,柳明感到压力最大的还是交通事故和消防事故。这些事故与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要想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最好的方式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

      在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指挥员、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应急处置员“三大员”制度,既提高了企业老板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又可以降低企业安全生产成本。安监部门只需要做好抽查工作。

      项光国是温州市有些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他创办的温州人造革一厂经过数年发展,成为拥有280多名员工的浙江龙跃科技公司。因为人造革生产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所以项光国对于安监部门的每一次检查都持欢迎态度,与龙湾区安监局长黄剑峰已成为“朋友”。

      “我们280名员工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高中以上的占20%。虽然没有文盲,但80后新工人还缺乏安全常识和经验。对他们需要加强培训,加强管理。一旦发生人为事故,可以说企业主是最痛心的,既要赔钱还要招骂名、招社会谴责,甚至会进监狱。”项光国当着前来检查安全工作的温州市安监局副局长周朝明的面,实话实说。

      为了把企业做强做好,在龙湾区安监局的帮助和指导下,项光国在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此外,公司还设有由总经理兼任的安全生产指挥员和2名专职安全员、20名兼职应急处置员。这就是龙湾区安全监管的创新做法——在企业推行“三大员”制度。公司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月由公司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大检查,每周车间组织一次小范围的检查,每天班组都要检查各个岗位。

      “规模大、效益好,有安全意识的企业都欢迎我们去检查。难办的是效益差、规模小的企业。可越是这样的企业,我们的检查越严格。”黄剑峰接过项光国的话向周朝明汇报,“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执法力度。执法越严格,企业越重视;检查越到位,企业越规范。因为在企业推广‘三大员’制度,工作压力相对减轻。全区有30多万台特种设备,只能靠企业的‘三大员’自查。这样做既提高了企业老板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又可以降低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我们的工作只是抽查。像安全评估工作,我们会向企业提供10家中介机构供他们自由选择。”

      因为有了温州市各级安监部门和安监员的辛苦努力,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据统计,2009年1~11月份,全市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全面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0.4%、10.4%和13.3%,其中,工矿企业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为零,是近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好兆头。

      过去,温州模式造就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蓬勃活力,也带来了事故频发的不良后果;现在,安全监管的“温州模式”已为温州正名,让温州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走上安全高效的快速发展之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