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了具体要求,允许农民对土地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抓住这一机遇,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近年来,武汉市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较快,截至2009年9月底,武汉市土地流转面积达86万亩,流转率达到28%。为了解决农业规模生产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抓住机遇
摸底调查
由于以往农民的土地不可以抵押,农民贷款极难,但随着农村地方综合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上涨,土地流动速度加快,土地资源开始变成资本上市流通。通过调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到,当前土地经营权的买方主要是一些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这些组织或个人在获得大量的土地后,将会进行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产出的农产品将被出售到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该行抓住这一机遇,将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致富能人的经营主体视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投放的主要对象,组织三农业务部成立专班在深入市场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到田间地头同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进行实地座谈。以期通过多次、详细的摸底调研,掌握客户的信贷需求。
普查筛选 锁定对象
经过4个多月的前期准备工作,武汉农商行对当地那些经营土地属于农业(渔业、牧业、林业)用途,土地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符合“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流转(含再流转)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且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果场、茶园、养殖场、农业种植基地均有了全面的了解。经过调查,该行选中了当地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两位农民企业家近年来一直在投资建设生态农庄。他们从附近的3村8个组流转了2523亩土地,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但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符合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前提下,武汉农商行将该企业列为龙头农业企业试点项目,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武汉平安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武汉市羊角山圆圆食品有限公司(二者分别是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项目、市核心科技示范户试点项目),作为首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投放对象。
合理评估
设立抵押
通过调查摸底,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依托新成立的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中涉及到的抵押物的权属、抵押物的限制等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法律咨询,并协同当地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等部门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基础投入及经营资产进行合理估价,将农村资本变“看不见”为“摸得着”。对作为试点项目的3家农业企事业,该行允许其以4046亩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地面附属物作抵押,在当地农村土地交易所登记备案,经过评估价值后,共向三家企业发放贷款1400万元。其中,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000万元,贷款期限3年;平安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200万元,贷款期限3年;羊角山圆圆食品有限公司200万元,贷款期限2年。这三家企业成了该行土地流转抵押贷款业务的首批受益者,同时,也标志着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模式在武汉的启动。
可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武汉农商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为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开辟出的一条融资新渠道。这不仅符合了该行董事长刘必金提出的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服务区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符合贷款条件并获得抵押贷款,同时,也充分释放了土地的潜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