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把握好五个关系

王传雄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认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把握好五个关系。

  一要把握好试点引路与全面建设的关系。拿近年来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都是先办试点,再逐步向面上推开的;当前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城中村改造、农村三资委托管理等等,也都要求先办试点。供销社必须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不断提高档次水平的基础上,用试点的成效去鼓舞广大农民,用试点的经验去引导、推动新农村建设向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要把握好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我们看到,各地试点村几年来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相比之下产业发展的变化却没有那么大。个别试点村把上几十万元的帮扶资金几乎全部用于硬化路面、粉刷墙壁、穿靴戴帽上了,很少用在支持生产发展上,就连修渠道、建泵站的投入也相对不足。因此,供销社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全面把握建设要求,把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做到二者互促互动、齐头并进。

  三要把握好制定规划与抓好实施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试点村要追求样板示范效应,且有政策、资金支持,规划做漂亮一点无可厚非。但一般村的规划应该是一个既节约又实用的规划,无须贪精求洋。产业发展规划也不要做成了学术文章,说清这个地方适合种养什么、种养多少、卖给谁、效益如何就行了,不要术语连篇,群众看不懂,干部实施不了,最后变成一纸空文。规划是先导、是基础,实施规划才是目的、才是关键。

  四要把握好农民主体与各方帮扶的关系。现在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农村是农民的农村,新农村应该由农民自己去建设;一种则认为上头叫建新农村,上头就应该拿人、拿钱、拿物,我们只管等靠要就行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很多方面,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应由国家来提供,但过去由于国情国力的原因,只能是农民的事业农民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往更多地承担起投入责任。中央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强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就是这个本意。农村建设项目也有不同的属性,有的具有公益性,如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等,就应当主要由国家来投入;有的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就应当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有些介于两者之间,则应当由国家和农民一起来办,国家应积极引导与参与。总的看,国家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是一种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简单替换、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把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与国家扶持对立起来。

  五要把握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个别地方领导有好大喜功的思想,处理不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不善于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有的搞短期行为、急躁冒进,有的不顾中央三令五申举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造成新的乡村债务,最终使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走上弯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成果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当前,要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立足资源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加大技能培训,加快转移就业,切实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年突出一到两个重点、办成几件实事;可以从改善居住环境入手,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可以从解决行路难入手,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可以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入手,加大沼气建设力度,建设生态家园;可以从解决饮水难入手,建设蓄、引、提水设施,让农民吃上安全水;可以从解决通讯不畅、广播电视覆盖不全、电价高等问题入手。总之,一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从农民最急需的事情办起。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