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皋萝卜”的致富“秘诀”
江苏如皋市社发展产业种植致富农民
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宋晓东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供销合作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让“如皋萝卜”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引领导农民致富。目前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带动农户4000多户,助农增收1000万元。

  如皋人种植萝卜始于唐朝太和年间,当时仅供寺庙僧侣食用,故如皋人又把萝卜称为“佛”菜。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传统的加工工艺,如皋萝卜条“嫩、脆、甜”,且含有丰富的碘、硒、钙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止咳化瘀、消胀止滞的功效,故有“如皋萝卜赛雪梨”的美誉,更是如皋著名的长寿食品之一。但是,农民零星种植,规模小,长期停留在自产自销的原始生产制作阶段,种植收入十分有限。“如皋萝卜”虽有知名度,但无产业效能。

  如皋市供销合作社一班人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在原有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的基础上,市场化运作,创办了如皋市仁宗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如皋萝卜研制条系列新产品,首创的“咯嘣脆”、“萝卜皮”等20多个新产品以“咯嘣脆,咯嘣脆,常吃能活百十岁”迅速打开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好口碑;“江苏萝卜条”、“爽甜条”、“萝卜碎”等萝卜条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进入文峰、华联、农工商、大润发、苏果、上海食品一店等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及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企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当地种植萝卜的面积在不断扩大,走上了规模化的基地种植,同时还在如东、海安、东台等地分别建立了1500亩以上生产基地4家。对基地农户生产的萝卜实行包种包收,用高于市场价40%的保护价收购,不打白条,不让农民有一分钱的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给予基地农民每亩200元的补偿,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受益者,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过去萝卜收购价是每斤8分,现在保护价是1角6分,农民因此而获得较过去2倍以上的收入,用两个月的时间种植萝卜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现在农民种得安心,价格放心,卖得开心。如皋市袁桥镇袁桥村村民钱秀山一直靠种田养家,生活困难,在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在袁桥村承包了100亩农田种植萝卜,当年收入就达到近10万元。

  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企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企业的知名度也一年比一年高。“仁宗”牌酱菜先后荣获中国长寿文化节指定产品、十大畅销产品、南通市名牌产品、南通市知名商标,已拥有“仁宗”和“赛雪梨”两个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公司被评为如皋市重点龙头企业,如皋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建设红旗企业、南通市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企业法人代表陆仁宗先后被供销合作社系统评为南通市农产品十佳经纪人,江苏百佳经纪人、全国百佳经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