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新疆记者 宋铭宝 通讯员 张海燕) 新疆农村信用社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全面实施追赶战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09年末,全疆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达967.7亿元,较改革前增长135.7%;存款余额73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9亿元,增幅33.1%,较改革前增长161.5%;各项贷款余额439.1亿元,较年初增加137.5亿元,增幅45.6%,较改革前增长193.1%;实现拨备前利润22.8亿元,同比增加10.2亿元,增幅81.5%,较改革前增长743.7%;不良贷款余额15.5亿元,占比3.5%;分别较改革前下降17亿元和20.15个百分点;资本金27.26亿元,较改革前增加14亿元,主要业务经营指标三年翻了一番半,提前两年实现了五年发展规划。
此外,2009年新疆农村信用社投放各项支农贷款额度创历史新高,当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达到521.7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313.7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6.3亿元,农户联保贷款121.6亿元。
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自2006年7月26日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始终紧紧依靠各级党政力量,大力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促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到2009年末,全疆共评定“信用户”131万户,占全区农牧民户数的55%;“信用社”3731个,占全区行政村的40%;“信用乡(镇)”222个,占全区乡(镇)总数的25%。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也满足了农牧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现在,新疆农信社的农户贷款覆盖率、农贷净投放、农贷增速等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据悉,新疆农村信用社三年来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310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681.4亿元,信贷投放始终保持强劲增势,有力支持了广大农牧民增产增收,使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新疆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全自治区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