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非现金支付业务:
直面挑战 引领支付“新潮”
□ 高向前

  自2009年人民银行大力推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起,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直面着许多挑战。

  直面四大挑战

  传统的现金支付偏好观念,制约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由于广大农民传统的现金支付交易习惯和观念,使得现金结算在农村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广大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单一,票据结算和电子支付结算仍然是个盲区。

  农村地区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的银行机构单一,制约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改革,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撤出农村市场,导致部分欠发达农村地区只存在农信社和邮储银行。

  部分非现金支付业务准入门槛及收费偏高,也制约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目前,基层银行机构普遍使用的票据主要是转账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对商业汇票开办具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欠发达地区城区农信社无法达到商业汇票的开办条件。

  最后,农村银行卡用卡环境差且收费偏高,影响了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推广。

  “四策”对症解题

  要改善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服务的环境,应当从加快支付清算网络建设、降低收费标准等方面入手。

  应加快农村地区银行服务网点支付清算网络的建设,拓展现代支付系统的覆盖面。要尽快将农信社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大、小额支付系统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同时,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延伸到基层乡镇。

  应合理降低部分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准入和收费标准,以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一是在部分经济活跃、具有特色经济的乡镇银行机构,试行开办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业务,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结算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应适当下调和减免银行卡收费标准,多种途径激活农村地区银行卡的市场需求。

  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对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加强对非现金支付业务宣传,以改变农村的支付观念。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