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传人:杨丽亚


  杨亚丽作品“玉龙”。
  杨亚丽作品“劲竹壶”。
  杨亚丽作品“春涌大地”。
  杨亚丽代表作品“岁寒三友”。

  在10万紫砂从业者中,能被工艺美术大师徐安碧先生称为“紫苑之星”荣冠的恐怕寥寥无几,但是作为紫砂名手季益顺足下高徒杨丽亚就是如此幸运,她也有这样的能力得到这样的光环,当徐安碧第一次见到杨丽亚的紫砂作品时,便被其吸引,并由衷地赞叹。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如此众多的紫砂高手中,杨丽亚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一方面与她自身的文化底蕴分不开。她曾就读于陶瓷职业学校,也到中央工艺美院这样的高等艺术殿堂深造,然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她有一位壶艺、壶德都皆备的好师傅,他就是著名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季益顺。季益顺是她艺术道路上的指明灯。正是师傅的言传身教,杨丽亚也开始了如此光明而坦荡的艺术之路。

  壶如其人,平日里朴素无华的杨丽亚,其作品也如她的人一样,没有过多的装饰,即使有,也是干净利落绝不显得冗繁拖沓,就如她的“劲竹壶”,以文人常用的竹为题材,形象地刻画了竹的苍劲有力,壶身上装饰的竹叶挺秀而俊逸潇洒,劲竹壶也是作者代表作品之一。除了对竹情有独钟,杨丽亚做起其他题材的紫砂壶也同样身手不凡。她与徐安碧先生合作的“高六方壶”,其造型是传统形体加以修饰而来,稳而不重,线条挺括,但却轻巧生动,再加上壶身上徐安碧先生劲书的“神韵”二字更让壶的精神倍增。

  当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各种各样的赞扬甚至是名利都会接踵而至,然而对于这些,杨丽亚的心态依然平和与泰然,越是抱有如此的心态,杨丽亚及其作品就越具魅力,也让更多的人留恋!     (李马成 文/图)

  得意佳作

  “松、竹、梅”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历来被文人雅士敬称为“岁寒三友”而竞相歌颂。“松、竹、梅”代表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紫砂艺术造型创作中被广泛应用。

  紫砂艺术中的“岁寒三友”造型,造型或分而单独塑造,或合而共同作用。在紫砂艺术发展历史上古老流传,数百年的变化发展孕育了难以计数的“岁寒三友”造型形象。除了“松、竹、梅”三大系列单独造型之外,三者结合互补成“岁寒三友”结伴于同一把壶上的造型方式也是屡见不鲜。相比较“松、竹、梅”单独造型而言,“岁寒三友”组合壶更好地诠释了“岁寒三友”的真谛傲雪欺霜竞风骨,一个“竞”字就涵盖了单独造型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并不只是简单地“热闹”而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