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强化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新网”

简 妮

  据悉,现阶段,占我国流通企业总数95%以上的是中小流通企业,其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中小流通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处于较低层次或模仿阶段。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的中小流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农村流通业较城市落后,突出表现为“买难卖难”、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等方面。因此,全国供销合作社提出的“新网工程”即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是富农富民工程,是提高农村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国内外实践都证明,没有流通业的大发展和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流通方式是以信息化、自动化、现代营销和管理技术等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为基础的。商流、物流离不开信息流的支撑,信息化是现代流通方式的核心和灵魂。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的核心是资源共享,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信息化能够为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流通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直接和间接导致了流通管理水平滞后、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零售环节资源利用率偏低等。在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流通业只有1家零售企业跻身前100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流通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以及与先进行业和产业的巨大差距。

  最近,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再次表示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实施“新网工程”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村流通信息化的重要契机。供销合作社系统可以而且应该以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载体,以农村流通信息化为核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新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

  流通业不乏依托信息化制胜市场的成功例子。流通业界“大鳄”沃尔玛开拓市场成功的终极武器之一是信息化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就花费 2400万美元购置了一颗人造卫星以搭建庞大的通信网络,以保障各门店、各部门沟通及时和业务流程顺畅。同一时期,沃尔玛开始与供应商建立自动订货系统和自动化的配送中心。到90年代,沃尔玛85%的商品已经交由配送中心供应,并能及时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 在沃尔玛的信息系统里,相关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当天的销售情况、信用卡入账的总金额,以及任何区域、任何门店、任何商品的销量。此外,沃尔玛依托供应链完备的信息化系统连接着上万个供货商和合作伙伴,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行管理上架商品,使得沃尔玛能够做到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低10%,流通时间比竞争对手缩短10%,极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1979年,它全年销售额10亿美元;到了1993年,它一周的销售额就能达到这个规模;到了2001年,10亿美元仅是它一天的销售额。沃尔玛飞速发展正与它大力建设信息化系统密不可分的,也使之数次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首席巨头。

  借鉴沃尔玛的成功经验,苏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2006年,投入新的ERP系统,从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整合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改造也使苏宁的物流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苏宁的一个子公司对应一个仓库,每个仓库又对所有商品进行备货,经常导致库存积压、占用资金;而且由于各子公司IT平台不集成,仓库间货物流通手续繁琐、耗时长。现在,苏宁用相当于原来1/3的物流人员就实现了进出货差错率几乎为零,库存周转率提高了60%,资金占用率下降了40%以上。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苏宁与主要供应商IT系统对接,简化与供应商之间的下单、收发货、结算等流程,通过向供应商提供产品库存和销量数据等举措,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使企业管理更为高效。苏宁在我国零售行业中第一个提出要做“智慧的企业”。

  信息化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动力和标志。在“新网工程”建设中,要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战略的眼光,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大力开展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推动“新网工程”成为“智慧新网”,实现“新网工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新网工程”为重要阵地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也一定会成为立足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并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